简王夏卿侍郎
下村正与辋川同,只恐桃源有路通。
山色直侵书幌里,花香尽泛酒杯中。
使君已致随车雨,丞相方来拔木风。
照席侍郎真玉树,慨然怜我坐诗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村庄和辋川一样美丽,我只担心通往桃花源的路已经打通。
山色直接映入书房帘幕,花香弥漫在酒杯之中。
县令已经把随车的雨水带来了,丞相正迎面吹来的疾风。
在座的侍郎像玉一样完美无缺,慷慨地安慰我这个作诗如贫困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下村:指诗人所在之地,即他在农村的家。
2. 辋川: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地。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处环境的美好与宁静。
3.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理想世界,这里用作诗人向往的地方。
4. 山色、花香:描写自然美景,突出了诗人所在环境的优美。
5. 书幌:窗帘,这里用来形容书房。
6.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的是王夏卿侍郎。
7. 丞相: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当时的朝廷重臣。
8. 照席:在宴席上照看。
9. 玉树:用玉做的树,喻指美好的事物,这里用来赞美王夏卿侍郎的风度和才华。
10. 坐诗穷:由于写诗而陷入困境,这里表示自己因写诗而感受到的艰难处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美景和主人公的交情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与友人的惬意聚会情景。首联描述了美丽的乡村风光,使人联想到著名的桃花源记;颔联则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如画的美景之中;颈联赞美了友人的品行和高尚的地位;尾联则以“玉树”比喻友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诗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整首诗既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又充满了深厚的人情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简王夏卿侍郎》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25年。这一时期,正值金朝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之时。在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李处权本人在当时的生活经历也颇有些波折。他曾担任国子正、通判等地方官员,后因病辞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关注民生,积极参与赈灾救荒活动。然而,由于政局动荡,他的仕宦生涯并未一帆风顺。这首《简王夏卿侍郎》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李处权以“断桥残雪”的景象描绘了当时南宋边境的战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王夏卿的思念,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他们对于人生际遇的无奈与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