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二首

标题包含
塞下曲二首
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 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辛勤多次来到黄色的边防区,遥远地跟随着细柳营的队伍。 在边疆的夜晚总是忧愁着残留的月亮,身边的哀愁更让人如同断了根的蓬草一般惊慌失措。 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跟随了英勇善战的将领,打扮得像金子一样闪亮的长剑也加入了战斗为了赢得荣誉。 不知道战马的尸骨寒冷地躺在河里,只能看见龙城的上空升起了暮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塞下曲:古代乐府诗题,主要描写边疆战斗生活。 2. 王涯:唐代诗人,曾任宰相。 3. 黄花戍:指长城上的烽火台。黄花,即烽火。戍,指烽火台。 4. 迢递:遥远的样子。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此处借指边疆军营。 5. 残月:指将落的月亮。 6. 断蓬:折断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7. 辞家:离家。冠军:指作战胜利的人。 8. 金妆宝剑:用金子装饰的宝剑。 9. 邀勋:争取功勋。 10. 马骨寒水:指战死沙场的马匹尸骨。 11. 龙城:匈奴祭天的地方,泛指边疆敌方城市。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涯所作的组诗,描绘了边关将士的英勇生活和战争的残酷现实。这里选取第一首诗进行分析。 首联“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描述了将士们在边境辛勤地参加战斗,跋山涉水奔赴前线。“黄花戍”和“细柳营”都是古代边防要塞的名称,用来形容边关环境的艰苦和战争的紧张气氛。 颔联“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进一步表现了边塞夜晚的景象和对战争忧虑的心情。“残月苦”是形容月亮被乌云遮蔽,光线暗淡,寓意着边疆的黑暗和困境;“断蓬惊”则形容漂泊不定的断蓬草,象征着战士们内心的惶恐不安。 全诗通过对边塞艰苦环境和战争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将士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涯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组诗篇共四句,描绘了边疆戍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这组诗篇创作于唐朝中期,大约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人生际遇:王涯是一位勤奋好学的文人,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广交名士。他在文学、史学、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曾任御史大夫、尚书右仆射等职。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因政见不合而被贬谪。晚年,他退居洛阳,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直至去世。 时代背景:这组诗篇创作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当时,边疆局势紧张,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唐王朝为巩固国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多次派遣军队出征。这种背景下,诗人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边塞的战争景象,发出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