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新绿成阴片月已上
隔帘花过叶初青,一段清和倚画屏。
已是春风生昼寂,小楼新月更亭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隔着窗帘的花儿越过叶子初见嫩绿,一幅清幽的画面映入眼帘。
春天的气息已经在白天寂静中弥漫,小楼的月亮显得更加高耸矗立。
去完善
释义
1. "楼外新绿成阴":指楼外的树木长出新的绿叶,形成了树荫。
2. "隔帘花过叶初青":隔着帘子看去,花儿已经凋谢,叶子开始变绿。
3. "一段清和":一片清新宁静的氛围。
4. "倚画屏":依靠在画有图画的屏风上。
5. "春风生昼寂":春天的气息使白天的寂静更加明显。
6. "小楼新月":小楼上出现的一轮新月。
7. "亭亭":形容物体直立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新月的明亮和清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楼外新绿成阴”起句,描绘出春天的景色,接着通过“一片月已上”的意象表达出夜晚的宁静。在第二句中,诗人提到“隔帘花过叶初青”,巧妙地传达了花朵盛开的繁茂景象以及绿叶刚刚抽芽的生机。而“一段清和倚画屏”则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在宁静美好的春天里独坐凝思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已是春风生昼寂,小楼新月更亭亭”,诗意从繁花嫩叶、鸟语花香的景象转向了静谧的春夜。诗人以轻描淡写的笔触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的天空,此刻一轮新月高悬,月光如水洒在小楼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亭亭”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月亮高挂天际的形态,同时也寓含了诗人沉稳内蕴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从繁花嫩叶、鸟语花香的景象,再到静谧的春夜,逐步展现出一幅完整的春天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楼外新绿成阴片月已上》是南宋诗人韩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宋金战争和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在这一时期,诗歌艺术却得到了繁荣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在诗歌中表达了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韩淲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体验。在这首诗中,韩淲描绘了楼外的春天景象:新绿成阴,月光洒满枝头。这景象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这也将韩淲的忧郁心情寄托在景物之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