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莲

标题包含
白莲
似云如月画图难,似立如行意象宽。 太华峰头天欲晓,魏王池上日初残。 超超韵出千花外,浩浩香来六月寒。 正用一夔当大夏,可须浮艳满春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如同云朵和月亮一样难以描绘,又似站立行走般宽广的意象。 在太华山巅,天边即将破晓;魏王池塘边,太阳才刚刚落下。 那超越千花的韵味,浩渺的香气在六月里也显得寒冷。 正当用好夔这种材料去建造大厦之时,又何必非要让春天的景象都充满浮华呢?
去完善
释义
1. 太华:指华山,位于陕西省。 2. 魏王池:历史上有多处名为魏王池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河南开封的魏王池。 3. 一夔当大夏:语出《尚书·禹贡》,原意是只要有一个好的官员就能治理好国家,此处借指贤才治国的重要性。 4. 浮艳:表面化的艳丽,这里可能指的是白莲的外表之美。
去完善
赏析
《白莲》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一首描绘白莲花的高雅诗篇。诗中项安世以其独到的艺术笔触,通过对白莲形象的精彩描绘和巧妙比喻,展示了白莲花的独特魅力和高洁品质。 首先,诗人以“似云如月画图难,似立如行意象宽”两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白莲花的美丽姿态。他通过将白莲花比作天空中的云朵和月亮,展现了白莲花在画面中难以描绘的飘渺之美;同时,又通过将其比作行走的人,赋予了白莲花生动的意象。这种独特而巧妙的比喻手法,使得白莲花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诗人以“太华峰头天欲晓,魏王池上日初残”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白莲花的壮丽景象。他将白莲花与太华峰头的曙光、魏王池上的落日相提并论,使得白莲花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焕发出耀眼的光彩。这两句不仅突出了白莲花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白莲花品质的赞美。 然后,诗人又以“超超韵出千花外,浩浩香来六月寒”两句,强调了白莲花的高雅韵味和冷艳气质。他将白莲花与其他花朵相比,突显了白莲花超越凡尘的独特韵味;同时,又通过描述六月寒冷的天气,表现了白莲花超凡脱俗的品质。这两句将白莲花的高雅与冷艳完美结合,使得白莲花在读者心中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最后,诗人以“正用一夔当大夏,可须浮艳满春阑”结尾,表达了对白莲花品质和作用的肯定。他以“一夔当大夏”为喻,意味着白莲花虽然看似柔弱,却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以“浮艳满春阑”为期待,表达了诗人希望白莲花能在春天里绽放出更多光彩的愿望。这两句既是对白莲花的赞美,也是对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莲》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代表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乱频发,民生疾苦。项安世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项安世在南宋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遭到贬谪。他的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他的诗作具有了更为深沉的内涵。他在《白莲》一诗中,通过对白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纯洁无暇、独立高洁的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寓意着他对南宋朝廷堕落腐败的不满和忧虑。 在同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十分激烈。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主张对金妥协,以求偏安一隅;而以岳飞、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抗战派则主张抵抗外侮,收复失地。这种复杂的时局背景使得项安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很大影响。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这也是《白莲》一诗的创作背景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