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运使王密学见贻之作
天畿巡部听车音,更值秋空卷夕霖。
击壤但闻尧俗乐,宽条方识汉恩深。
酾渠引漕民兼富,飞檄宣风令莫侵。
余藻相存知厚意,孤松凌雪鹤鸣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天空之城行驶时,我听到了车的声音,又遇到了秋天的雨滴。
敲击地面只听到和谐的音乐,宽松的规则让我深知汉朝的恩情深厚。
通过疏导渠道和运河,人民都富裕了,通过发布命令,风气得到了弘扬。
我珍惜你的友谊,就像一棵孤松在寒冷的雪中依然挺拔,一只仙鹤在阴暗处仍然发出鸣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畿:古指京城附近地区。
2. 巡部:巡查地方。
3. 击壤:古代一种游戏,比喻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4. 宽条:政策宽大宽松。
5. 酾渠引漕:疏通河道促进水运。
6. 飞檄:急传公文。
7. 宣风:宣扬教化之风。
8. 余藻相存:互相馈赠礼物表达诚意。
9. 孤松凌雪鹤鸣阴:比喻高尚品德与精神风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天子脚下的巡游盛况,正值秋天,天空中的乌云逐渐散去,雨水渐渐停止。诗人通过讲述在击壤声中听到的尧舜时代民间之乐,以及汉朝统治下的宽大政策,来表达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安定。同时,诗歌还描述了引水灌溉的工程使得百姓更加富足,而政府的公文则要求官员不得扰民。最后,诗人用“孤松凌雪鹤鸣阴”的意象,表达了对于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理解与感激。整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运使王密学见贻之作》是宋代著名诗人宋庠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真宗时期,也就是公元998年至1022年之间。在这一年份里,北宋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政治相对稳定,而诗人的身份地位较为显赫,因此诗歌的主题往往关注国计民生以及个人修养的升华。
宋庠在当时任枢密院副使一职,这个职务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机密事务,可见他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还拥有广泛的文学交际圈。因此,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绘田园风光的作品,也有歌颂皇室权威的诗篇,显示出宋代士大夫的文化修养和政治关怀。
而在这一时期,北宋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朝廷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王安石变法等,以振兴国家经济,提高国防实力。这些时代背景对宋庠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表现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