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倅游雁荡
何侯富词藻,能赋兼能诗。
百篇辈李白,十稔嗤左思。
搜奇抉灵怪,造化不能私。
每为山水游,锦囊随所之。
雁荡閟神秀,鬼物潜司巘。
开林发幽隠,肇自兴国时。
高岩耸崷崒,列岫森瑰奇。
龙湫神光异,龙鼻灵液滋。
天柱万仞立,冰帘千丈垂。
羡君沿檄来,暇日遂遍窥。
兴随佳处发,景与高情宜。
留步欣有得,过眼光如遗。
乘寒蹑危磴,跻险攀樛枝。
雅有许询兴,心形不知疲。
我渐动拘俗,薄宦方栖迟。
恨君为此行,不获相追随。
平生爱山心,自视如调饥。
寻幽傥有路,初不问险夷。
几欲老山间,便将云衲披。
顷幸官是邑,柴车日载驰。
列贤不暂舍,游燕必于斯。
每欲状奇怪,苦乏幼妇词。
千岩与万壑,胸中徒自知。
别来岁月久,况复逢艰危。
兹虽值平时,老大无所施。
今观君所赋,妙境俱在兹。
慨然想云壑,应不谓我欺。
会当寻旧游,重与同襟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何公才情横溢,善作诗词歌赋。
其成就堪比百篇李白,却嘲笑十年间的左思。
他擅长寻找新奇独特的素材,体现出超脱自然的神工鬼斧。
每次出游,锦囊从不离身。
雁荡山隐藏着神妙的风光,鬼斧神工般屹立峰巅。
山中开辟出的景色清幽深邃,肇始于兴国时期。
高峰峭壁,罗列的岫岭奇特。
龙湫瀑布光芒万丈,龙鼻泉水滋养着生灵。
天然而立的柱石有万仞之高,冰帘悬挂千丈。
羡慕你能沿檄而来,闲暇时光得以一览无余。
兴味盎然,景物与人相互映衬。
停下脚步,收获满怀;目光所及,流连忘返。
寒冬之中登上险峻的石阶,攀援悬崖上的树枝。
仿佛看见了许询的身影,兴致勃勃地欣赏风景。
逐渐从世俗中挣脱的我,只担任闲职而已。
遗憾没能与你一同前行,无法共同探索。
平生对山的热爱,就像饥饿时的渴望。
一旦找到探访幽深之处的路,就不会畏惧艰险。
曾想就此在山间老去,披着云端的僧袍。
有幸在任职之地,每日驾车疾驰。
游览名胜古迹,并不懈怠。
总想要描绘那些奇特的风光,却因词汇匮乏而苦恼。
千山万水,只能留在心中。
离别多年,如今重逢,倍感亲切。
虽然现在尚属平常之时,但已不再年轻力壮,难以再有所作为。
今天见到你所创作的诗歌,发现其中的美妙境界。
感慨万千,想念起那云中的山谷,希望不会认为我在欺骗。
期待有一天可以故地重游,再次领略同游的快乐。
去完善
释义
1. 和何倅游雁荡: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吴芾,题目中的“何倅”指的是诗人何澹,曾任温州通判。这首诗是吴芾在和何澹一同游览雁荡山后所作。
2. 何侯富词藻,能赋兼能诗:这句称赞何澹文采斐然,既能写诗又能写赋。
3. 百篇辈李白,十稔嗤左思:这两句分别用李白的诗篇众多和左思十年的写作生涯来形容何澹的诗才出众。
4. 雁荡閟神秀,鬼物潜司巘:雁荡山隐藏着神奇的美景,仿佛有鬼神守护着山峰。
5. 开林发幽隐,肇自兴国时:雁荡山的景观在开国时期就已经被人发现并开始传播。
6. 高岩耸崷崒,列岫森瑰奇:高高的山峰峻峭独立,连绵的山峦形态奇特。
7. 天柱万仞立,冰帘千丈垂:天柱峰高达万丈,冰帘瀑布垂落千丈。
8. 兴随佳处发,景与高情宜:何澹的兴致随着美景而产生,景色与他的高雅情操相得益彰。
9. 乘寒蹑危磴,跻险攀樛枝:形容何澹不畏严寒,攀登险峻的山路。
10. 雅有许询兴,心形不知疲:以魏晋时期的隐士许询为例,赞颂何澹热爱山林的心志。
11. 我渐动拘俗,薄宦方栖迟:表示吴芾受到世俗的限制,只在官场混日子。
12. 平生爱山心,自视如调饥:表达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就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一样。
13. 千岩与万壑,胸中徒自知:作者虽然知道许多奇景,却苦于无法将它们描绘出来。
14. 列贤不暂舍,游燕必于斯:这里的“列贤”指的就是何澹这样的贤者,他们喜欢聚集在一起出游。
15. 会当寻旧游,重与同襟期:表示作者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再次和何澹一起游历山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游览雁荡山的古诗。诗人吴芾描绘了何侯(即何倅)在雁荡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于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欣赏。这首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首联介绍了何侯的才华横溢,既能写诗又能赋词,堪称李白的继承人。颔联则赞扬何侯的作品独具匠心,令人叹服。接下来的颈联至尾联详细描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何侯在游览过程中的见闻和感悟。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于何侯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读这首诗,仿佛能看到雁荡山的美丽风光,感受到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喜悦与感慨,体会到他与何侯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何倅游雁荡》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吴芾于公元1169年所创作。当时,吴芾被任命为永嘉郡守(今浙江省温州市),负责治理当地政务。在任期间,他与当地官员何倅共同游览了雁荡山,即诗中的“雁荡”。这座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在游览雁荡山的过程中,吴芾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感受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雁荡山风光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还传达了他对于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