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敏禅者
寻师问道岂徒然,休似痴夫饱睡眠。
白日西倾如箭息,红颜暗去若绳牵。
断肱立雪思吾祖,刺股悬头傚昔贤。
此语叮咛须记取,莫教容易过流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寻找师傅求取学问不能无功而返,不要像愚人一样只知沉睡。
太阳渐渐落下就像时间飞逝,容颜逐渐老去如同被绳索牵引。
致敬我的祖先他们斩断手臂立在雪中,向过去的贤者学习他们用锥子扎大腿悬头夜读。
这些话一定要牢记在心,别让时光轻易流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怀深:即释怀深,北宋僧人,诗僧。生卒年不详。字慈受,号赤水子,原籍青州益都(今山东临朐)人。擅长诗文,有诗名。
2. 禅者:指具有参禅悟道修行的人。
3. 寻师问道:寻找师傅学习道理或真理。
4. 岂徒然:表示并非白白浪费时间或精力。
5. 休似痴夫:不要像愚钝之人那样。
6. 白日西倾:比喻时间消逝。
7. 如箭息:形容时光流逝速度之快。
8. 红颜暗去:指容颜老去的过程。
9. 若绳牵:如同牵引的绳索,描述时间的流逝。
10. 断肱立雪思吾祖:这里指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慧能在求法过程中,曾因在雪中站立而被别人打断手臂。
11. 刺股悬头:此处用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来形容勤奋学习。
12. 傚昔贤:效仿过去的贤者。
13. 叮咛:反复嘱咐。
14. 取:记住。
15. 流年:过去的一年或者光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怀深写给弟子敏禅者的一首诗,用以勉励他努力求学、修习禅理,不要虚度光阴。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其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勤奋学习的期许。
“寻师问道岂徒然”,诗人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寻求知识的道路绝不应该只是白费力气。“休似痴夫饱睡眠”则警示人们不要像那些整天只知道睡觉的人一样,虚度时光。
“白日西倾如箭息,红颜暗去若绳牵”,这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描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诗人以日落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以及红颜易逝的事实,生动地展现了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景象。
“断肱立雪思吾祖,刺股悬头傚昔贤”,这是诗人用两个典故激励弟子刻苦学习。第一个典故来自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他曾断臂求法;第二个典故源自战国时期苏秦,他为了读书熬夜,曾以锥刺股。诗人借这两个典故告诫弟子,要想获得真理,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最后两句“此语叮咛须记取,莫教容易过流年”,是诗人对弟子的寄语:要牢牢记住这些谆谆教诲,不要让时光轻易流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又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敏禅者》是南宋诗人释怀深的一首禅宗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对峙的历史阶段。
在南宋时期,释怀深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文人。他早年曾投身军旅,后又因战乱而弃武从文,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了一位虔诚的禅宗信徒。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敏禅者”为对象,表达了对于禅宗修行的一种理解。当时,由于金兵的入侵,南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禅宗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
释怀深通过对“敏禅者”的教诲,传达了禅宗修行中的智慧和悟性。他强调了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清净,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对生活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