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题赵仲穆作陈野云居士山水便面
染黛浮空,凝妆伫远,数峰底事含颦。十样新眉,从他雨抹烟匀。龙绡便面宜歌舞,看亭亭、玉骨冰神。几销魂,翠被余香,锦瑟清尘。如今归去湖山畔,对一川平野,一片闲云。两两渔舟,相过桂渚兰津。谁将玉斧修明月,柰琼楼、高处无人。忆王孙。芳草江南,暗鴂残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水墨丹青,女子妆容精致,优雅伫立远方,数座山峰仿佛含羞低首。女子的眉毛描绘得如水墨丹青,如雨雾轻拂般美丽动人。轻薄的丝巾适合歌舞飘扬,观看女子娉婷玉立,如玉雕般高贵典雅,她的美丽令人陶醉。翠绿的被子留有她的馨香,宛如一首舒缓的曲子。
如今回到湖泊山川间,看到一片平坦的原野和悠闲的白云。两只渔船相互经过,来到桂花树丛和兰花渡口。是谁用玉斧修理明亮的月亮?无奈那琼楼高处无人,只留下回忆。怀念那个春天的江南,繁花似锦却终将凋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宫》。
2. 赵仲穆:元代画家,擅长山水画。
3. 陈野云居士:赵仲穆画作中的主人翁,是一位隐逸山林的高士。
4. 染黛浮空,凝妆伫远:描绘画作中山水的颜色和形态。
5. 十样新眉,从他雨抹烟匀:形容山峰的多样姿态,仿佛是经过烟雨的涂抹而呈现出和谐的景色。
6. 龙绡便面宜歌舞:指赵仲穆的画作适合作为歌舞表演的背景。
7. 玉骨冰神:形容画中人物的高洁气质。
8. 翠被余香,锦瑟清尘:描绘画面中的细节,如翠绿的被子和残留的香气,以及精致的琴瑟和陈设。
9. 湖山畔:指山水之间的地区。
10. 一川平野,一片闲云:描绘画面的宁静和平坦。
11. 两两渔舟,相过桂渚兰津:描述渔船在河边的景象。
12. 玉斧修明月:引用了古代传说,月中有广寒宫,由玉斧砍伐桂树制成宫殿。
13. 柰琼楼、高处无人:表示虽然画中的景致美丽,但没有人欣赏。
14. 忆王孙:暗示画中的主人公渴望与知己共度美好时光。
15. 暗鴂残春:形容春天的尾声,鸟鸣渐渐稀少,春意阑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张翥的视角描绘了赵仲穆所画陈野云居士山水的优美画面。词中描述了美丽的山水景色,并对画面中的各个元素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如“染黛浮空”、“凝妆伫远”等,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同时,词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词人以“芳草江南,暗鴂残春”的意境收尾,为整幅画卷增添了一丝深沉的情感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阳台·题赵仲穆作陈野云居士山水便面》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这一时期正处于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寄托。作为当时著名文人,张翥在这首词中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山林之间的热爱。他通过描绘陈野云居士山水的画卷,传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宁静致远的追求。
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现实,也体现了张翥本人的人生经历和理想。在山河破碎、家国不宁之时,他将视线转向了精神世界的追求,试图从内心深处寻找一份宁静与安慰。这也是张翥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