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
无边春意正冲融,十幅归帆到淛东。
照水杏花红翦翦,弄晴杨柳绿茸茸。
风光并入吟毫里,山色都归醉眼中。
说与林间子规道,丁宁不必向东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盎然的春天扑面而来,十艘帆船沿着河流缓缓驶入浙江东部。杏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杨柳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生机盎然。美丽的景色被融入笔端,醉人的景色也映入眼中。告诉那些林间的杜鹃鸟,不要急切地向春天啼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归:指的是返回东方,此处是喻良能诗中的题目,表示诗人从远方回到故乡。
2. 冲融:原指水流涌动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春天勃勃生机的景象。
3. 十幅归帆:形容船只的数量,借用了古代帆船的描述方式。
4. 淛东:浙江东部地区,这里是诗人回归的地方。
5. 杏花:春天的花朵,代表美好的寓意。
6. 剪剪:形容杏花盛开时美艳的姿态。
7. 弄晴:晴天,晴朗的天气。
8. 杨柳:柳树,这里指的是春日的柳树。
9. 茸茸:形容新生的草或嫩叶繁密细软的样子。
10. 吟毫:毛笔,诗人写诗时用到的工具。
11. 子规:杜鹃鸟的别称,相传其啼声哀婉,具有悲苦的象征意义。
12. 林间:树林之中,形容鸟儿在树林里的生活场景。
13. 丁宁:叮咛,嘱咐的意思。
14. 东风:春风,代表着春天和希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江南的美景,诗人以“无边春意正冲融”起笔,凸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接下来的“十幅归帆到淛东”进一步说明了诗人舟行回归故乡的情景。紧接着的“照水杏花红剪剪,弄晴杨柳绿茸茸”描绘出水边杏花的艳丽与岸上嫩柳的生机盎然。
第五句“风光并入吟毫里”表现了诗人沉浸于美丽景色之中,将所见美景化入诗中,而尾联的“说与林间子规道,丁宁不必向东风”则婉转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不愿离别的情感,同时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归》是南宋著名文人喻良能的一首描绘归乡心情的诗歌。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左右,正值宋金议和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
在那时,喻良能身居高位,为南宋朝廷出力颇多。他目睹了南宋王朝在内忧外患下的艰难生存,一方面深感国家兴亡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又对家乡亲人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这首古诗中,喻良能以"东归"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思乡情绪,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