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的小姑洲北面的浦云边,两位美丽的女子容颜自然端庄。野外的寺庙面对着浩渺的江水显得寂静,古老的石碑上没有任何字迹,只有茂密的青草在风中摇曳。夕阳西下,风吹动着芳草的香气,月亮落下,群山深处传来杜鹃的悲鸣。仿佛她们还在皱着眉头望着远方巡游的人,那忧愁的情绪如同横亘在湘江两岸的九嶷山一样绵延不断。
去完善
释义
1. 小姑洲:地名,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
2. 浦:水滨,这里指湘江岸边。
3. 二女容华:指娥皇和女英两位女神。
4. 然:确实。
5. 野庙:黄陵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6. 无字:指古碑上没有刻字。
7. 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8. 芳芷:香草。
9. 含颦:皱眉,表示忧愁。
10. 九疑:即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相传为舜帝的葬身之地。
11. 愁断:极度忧伤。
12. 湘川: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小姑洲北浦云边”起句,意境宽广深远。小姑洲、北浦是具体的地名,但云边一词使得这些具象变得抽象,使其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小姑洲北浦云边”也是对之后所描绘的景色一个宏观的总括,奠定了全诗的氛围。
颔联:“二女容华自俨然”写二女的容颜端庄美丽。然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她们的静默和疏离。“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这两句再次强调了这种寂静,且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无人知晓的悲凉。
颈联:“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黄昏时的风吹过芳草的香气,月亮落下,山间传来了深深的哭声,这些都是动态的描绘,与前面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更加生动,也暗示了哀伤的主题。
尾联:“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最后两句通过含颦的女子形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担忧,呼应了开篇的宏大景象,使得这首诗在结束之际留给人无尽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陵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745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李群玉,字文昌,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尚书左丞。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在创作《黄陵庙》时,李群玉正身处人生的低谷,心情抑郁。
当时,唐朝国力强大,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歌抒发情怀,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在这种背景下,李群玉创作了这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黄陵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