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江上见危矶,人形立翠微。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
明月空悬镜,苍苔漫补衣。可怜双泪眼,千古断斜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看到危险的礁石,人在绿色的草木中站立。我每天都在等待他回来,但他离去已经有段时间了。明亮的月亮像一面挂在天空的镜子,苍白的青苔肆意地修补着我的衣服。可惜这双含泪的眼睛,已经过了千百年仍无法割舍那道斜阳。
去完善
释义
1. 江上:江边;江畔。
2. 危矶:高耸的岩石。
3. 人形:指望夫石的形象。
4. 翠微:青翠的山色。
5. 妾:古代女子的谦称。
6. 苍苔:一种绿色的地衣植物,常生长在湿润的老树干或岩石上。
7. 悬镜:比喻明亮的月光。
8. 双泪眼:形容泪流满面的样子。
9. 断斜晖:指夕阳西下,黄昏时分。
去完善
赏析
《望夫石》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民间传说的“望夫石”故事。全诗分为四联:首联讲述江边的险峻礁石,仿佛是一个站立在翠绿山腰的女子;颔联描述妻子在丈夫离家后的思念之情;颈联中的明月和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凸显妻子的苦苦守候;尾联通过强调她眼中的泪水及落下的夕阳,传达出千百年来人们共有的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感人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古人在生活中深厚的爱情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夫石》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859年前后。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在这个时期,唐彦谦的生活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在他的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也能领略到他淡泊名利、矢志不渝的品质。
此外,晚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也比较颓废。士大夫们热衷于享乐和应酬,而忽略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在这种背景下,唐彦谦的诗歌成为了一股清流,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现实,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