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终辞众偈

标题包含
临终辞众偈
来未尝来,去未尝去。 七十四年,月印寒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未来尚未到来,离去也未曾远去。 七十四个春秋,月亮映照在寒冷的河洲。
去完善
释义
"来未尝来,去未尝去。"这一句是讲生死轮回的道理。“来未尝来”,是说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但生命实际上是永无止境的,是超越生死之界限的。这里的“未尝来”,并非是说没有出生,而是强调生命的永恒性。同样,“去未尝去”也不是说没有死亡,而是指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生命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
去完善
赏析
《临终辞众偈》是一首描绘生死、表现诗人元聪心灵世界的诗。这首短短的诗句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来未尝来,去未尝去”,这里的“来”与“去”并非指具体的空间位置变化,而是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生灭以及时间的流转的体悟。“来”象征着生,意味着我们从未知的地方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去”则预示着死,意味着我们最终将离开这个世界回到未知的领域。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敏锐洞察和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七十四年,月印寒渚”两句,诗人通过对自己寿命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七十四年虽然对于个体来说已经相当漫长,但在整个宇宙的时间尺度上,它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元聪就像一轮明月,照耀着寒渚,散发着光明。这里的“月”代表了元聪自己,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慈悲照亮了世间的角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终辞众偈》是宋代高僧释元聪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意境深远,禅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的心境和感慨。 此诗创作于公元1087年前后,正值宋朝中叶,社会繁荣,文化昌盛。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僧侣潜心研究佛学,弘扬佛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释元聪作为一位高僧,他的一生都在修行和弘法中度过的。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释元聪已步入晚年,面临生命的终结。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以及对来世的美好期许。同时,他也勉励弟子们要坚定信念,坚守信仰,珍惜当下,勿虚度光阴。 总的来说,《临终辞众偈》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位具有深厚佛学修养的高僧所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心态和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