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拟李义山四更四点
四更四点露成霜,个里愁人暗断肠。
鼓角未喧闻鼻鼾,北风窗户月荒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吕南公:北宋诗人。
2. 李义山: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号。
3. 四更:古代时间划分,半夜12点到凌晨4点为四更。
4. 点:古代计时单位,一小时分为四点。
5. 露成霜:形容气温骤降,露水凝结为霜。
6. 个里:这里,这个时节。
7. 愁人:因忧愁而心神不安的人。
8. 暗断肠:指悲伤到极点。
9. 鼓角:古代的军乐器,用于报时。
10. 未喧:未响。
11. 闻鼻鼾:听到熟睡中的呼吸声。
12. 月荒凉:月光照射下显得空旷冷清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夜拟李义山四更四点》描绘了寒冷的四更时分,月亮孤独地照耀着寒冷的夜晚,屋内的人们还在熟睡,浑然不觉窗外的寒凉。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表现了人间的忧愁与孤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拟李义山四更四点》是宋代诗人吕南公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个看似祥和的社会环境中,却隐藏着各种矛盾和危机。
吕南公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他对时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他的生活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族的贫困境遇,但在当时复杂的官场斗争中,他的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忧虑。
在诗中,吕南公用四个更次(即四更四点)来描绘时间的流逝,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他用“月照西窗花影新”来形容美好的景象,但紧接着用“苔蚀青衫愁杀人”来表达内心的忧虑和无奈。这种对比手法充分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吕南公个人的生活经历,通过这些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