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
丹诏飞来万国春,抡才美意属贤臣。
几年志气风云壮,一旦声名日月新。
好把良筹裨负扆,莫贪香饵堕垂纶。
来年上国风光好,喜帖西驰沸路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诏书传来,如同春天普照各个国家,选拔人才的美意属于那些贤能的大臣.他们多年来胸怀壮志,志存高远,一朝成名就像日月的光辉更加璀璨.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可以很好的帮助朝廷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因为贪欲而陷入困境.期待来年的朝廷更加繁荣昌盛,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丹诏:古代皇帝用朱笔书写的诏书。
2. 万国:这里指全国各地。
3. 抡才:选拔人才。
4. 美意:美好的意愿。
5. 贤臣:有才德的官员。
6. 志气:意志和气概。
7. 风云壮:形容气概豪迈。
8. 声名:名声和声誉。
9. 日月新:形容名声日益显赫。
10. 好把良筹:把握好机会。
11. 裨负扆:辅助君王处理政事。
12. 莫贪香饵:不要贪图荣华富贵。
13. 垂纶:钓鱼。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14. 上国:朝廷。
15. 风光好:风景优美。
16. 喜帖:喜报。
17. 沸路尘:尘土飞扬,形容热闹非凡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廖行之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国家选拔贤能之士的场景。首联以“丹诏飞来万国春”起笔,寓意国家的繁荣昌盛;颔联则通过对比,展现出选拔人才的重要性;颈联则提醒官员们要关注民生,不要贪图个人利益;尾联则寄望于未来,祝愿国家发展更加美好。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才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出其高尚的情怀与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是南宋文人廖行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即丙午年,此时正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这一年,廖行之受邀参加衡州的鹿鸣宴,“鹿鸣宴”为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宴会,邀请中举的士子共同庆贺。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国家盛世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土地兼并、科举制度的弊端等。在此背景下,许多士人努力寻求改革之道,期望能为国家和民族谋求更美好的未来。
廖行之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在这首《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中,他表达了自己身处盛世,却又对国家现状感到忧虑的心态。诗句中的“云梦泽南州”暗指当时的衡州地区,“喜瞻衮冕新”则表达了看到国家太平景象的喜悦之情。然而,紧接着的诗句“未说清谈胜”又暗示出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的廖行之,在经历人生起伏之后,参加了衡州的鹿鸣宴,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对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充满忧虑。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下,他创作出这首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