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潞国临淄邸,天王别驾舆。 出潜离隐际,小往大来初。 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 约川星罕驻,扶道日旗舒。 云覆连行在,风廻助扫除。 木行城邑望,臯落土田疏。 昔试邦兴后,今过俗徯予。 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 帐倾三饮处,闲整六飞余。 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 愿陪歌赋末,留比蜀相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苏良嗣之孙,中书侍郎苏同余之子。 苏颋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擅长文辞。唐高宗时,举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潞国:周代国名,位于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2. 临淄:齐国都城,位于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 3. 天王:指皇帝。 4. 别驾舆:意指皇帝离宫外出,准备巡游。 5. 出潜离隐际:意指从隐秘的地方出来,开始公开活动。 6. 小往大来初:指皇帝巡游的开始。 7. 东陆行春典:指春天时皇帝巡游东方的礼仪。 8. 南阳:古地名,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 9. 约川星罕驻:指沿途经过的河流湖泊等。 10. 扶道日旗舒:指皇帝的仪仗队举着旗帜在路上行走。 11. 云覆连行在:指皇帝的行宫犹如漂浮在云端。 12. 风廻助扫除:指风吹过,帮助清理道路。 13. 木行城邑望:指沿途看到的城市景象。 14. 臯落土田疏:指沿途看到的乡村景象。 15. 昔试邦兴后:指过去试看国家的振兴情况。 16. 今过俗徯予:指现在路过地方,看见百姓欢迎皇帝的情景。 17. 示威宁校猎:指展示权威,而非狩猎。 18. 崇让不陈鱼:指崇尚礼让,而非陈列牺牲。 19. 府吏趋宸扆:指官员朝见皇帝。 20. 乡耆捧帝车:指地方长者捧着皇帝的车驾。 21. 帐倾三饮处:指皇帝的行宫内。 22. 闲整六飞余:指皇帝的休息场所。 23. 盛业铭汾鼎:指伟大的事业可以记载于史册。 24. 昌期应洛书:指昌盛的时期符合天命。 25. 愿陪歌赋末:指愿意陪伴皇帝作诗吟赋。 26. 留比蜀相如:指愿意留在皇帝身边,如同蜀汉的诸葛亮一样辅佐国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颋为皇帝出行所作的应制诗,全诗以皇帝的视角描绘了从京都到家乡一路的景象和心情。首联写皇帝离开京城踏上归乡之路,“潞国临淄邸”表明了皇帝的归乡之处,“天王别驾舆”则是强调皇帝的威仪和地位。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皇帝的出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进,阳光照耀下的旗帜显得格外鲜亮,展现出皇帝的威严与盛世的繁荣。“东陆行春典”意味着皇帝的行程遵循古代的制度,即将回到故乡的心情显得更加亲切。“约川星罕驻”形容皇帝的出行队伍沿途经过的地方,人们都在瞩目期待,宛如星空闪耀,热闹而有序。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沿途的风景,巧妙地传达出皇帝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信息,体现了皇帝作为贤君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是唐朝诗人苏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所创作的。在这一年里,皇帝唐玄宗巡幸经过故乡,即位已二十多年的他故地重游,心情格外激动。 天宝年间是唐玄宗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然而在这个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皇权日益集中,地方藩镇割据严重,宦官权力膨胀,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而诗人苏颋,正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苏颋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后来被征召入朝,历任尚书右丞、礼部尚书等职。他与当时许多文人一样,对皇帝的忠诚和国家的繁荣充满信心。在这首诗中,他以皇帝巡视故乡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崇敬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唐玄宗作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努力维护国家繁荣的决心;可以看到诗人苏颋作为一个忠诚的臣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为我们了解唐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