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汤
不是甘草大黄,亦非苦参半夏。
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施汤:即指僧人在路上向行人布施的药剂。
2. 释慧开:宋朝时的一位僧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主要反映了禅宗的顿悟思想。
3. 甘草大黄:甘草是药材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大黄是中药的一种,有泻火通便、消炎解毒的功效。这里可能是比喻药效强大的药材。
4. 苦参半夏:苦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等功效;半夏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化痰止咳、清热生津等功效。这里可能也是比喻药效强大的药材。
5. 莫教一滴沾唇:不要让我喝下一滴这种药。
6. 通身汗下:全身出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施汤》描绘了诗人释慧开在品尝一碗特殊草药汤时的感受。首句“不是甘草大黄”和“亦非苦参半夏”意味着这种草药并非常见的草药,而是具有独特疗效的药物。接着的“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描述了诗人在饮用这碗草药汤后的反应:虽然只喝了一小口,但却全身出汗,犹如沐浴一般,这表明这种草药具有强烈的药力作用。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草药的独特理解和探索,同时传达出禅宗注重内心体验的精神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施汤》是南宋诗人释慧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此时的中国正值南宋与金朝的对抗时期,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慧开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关注民生疾苦,以慈悲为怀。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世界的美好愿景。
释慧开作为一位高僧,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也非常清苦。他经常四处云游,探访名山古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佛学心得。在这样的生活经历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百姓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因此,在他的诗篇中,常常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
《施汤》一诗正是释慧开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里,路人饥寒交迫、渴望温暖的场景。通过对这种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爱之情,以及希望人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