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赵元达
竹木王孙不嗣音,老夫多病转侵寻。
可怜一息绝缨会,破坏经年设醴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子和树木的子孙不再传来声音,我年老多病的情况逐渐恶化。真是令人感到悲伤啊,我这微弱的生命竟然不能参加欢宴聚会,破坏了多年来精心筹备的美酒盛宴之心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竹木王孙:这里指诗人赵元达的笔名。
2. 不嗣音:不再来信或消息的意思。
3. 老夫:作者自指。
4. 多病:疾病缠身。
5. 转侵寻:病情逐渐加重。
6. 一息:一口气、一时。
7. 绝缨会:此处可能是用典,源于楚庄王宴飨群臣的故事,原意是宽容待人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现诗人对赵元达的思念之情。
8. 设醴:设宴请客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戏赵元达》这首诗是饶节对赵元达的戏谑之作,通过诙谐幽默的笔触揭示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与理想抱负之间的矛盾。诗人以“竹木王孙不嗣音”开篇,意指赵元达作为贵族后代已无法继承先祖的才华和声誉,暗示了赵元达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匮乏。接着以“老夫多病转侵寻”自述自己年迈多病的境况,表面上是自嘲,实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的感慨。
颔联“可怜一息绝缨会,破坏经年设醴心”则是对赵元达的讽刺。诗人借“绝缨会”这一典故,讽刺赵元达参加的酒宴不过是些庸俗无聊的活动,他内心渴望的诗酒唱和已无法实现。“设醴心”是指准备美酒的期待之情,赵元达破坏了这种美好心境,进一步凸显了赵元达的庸俗无能。
整首诗巧妙地将嘲讽、同情和无奈融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饶节的这首《戏赵元达》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生活情趣,成为一首别具一格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赵元达》是宋朝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95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学士纷纷涌现。
饶节在年轻时曾以才华横溢而名噪一时,然而官场之路并不顺利。他因性格刚直、不善逢迎而被排挤,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后来在江西信州玉山龙兴寺出家为僧,法号如璧,从此专心于佛学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饶节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赵元达。赵元达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与饶节互相欣赏,时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这首《戏赵元达》就是饶节在与赵元达交往过程中,以戏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俗礼教的讽刺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