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待到忠魂归来之时,将在云端之上看到飘扬的战旗仍在守卫故土。

去完善
释义
毅魄:坚毅的魂魄。灵旗:战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明自己的处境,从"羁旅客"到"南冠",道尽人生巨变。中间两联抒发对故国山河的深情,以及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复杂心境。尾联则彰显了少年英雄的不屈精神,即便魂归故里,也要继续守护这片热土。全诗情感真挚深沉,既饱含对生命的留恋,更展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尤其是结尾处的豪迈之语,使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壮烈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云间》是明朝诗人夏完淳在临刑前创作的绝命诗。这首诗创作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时值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这一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这个政权很快就被清军所灭,清军入关后,开始统一全国。
在这个特殊时期,夏完淳的人生际遇也充满了曲折。他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情出众。然而,命运多舛,他的父亲和岳父都因故去世,母亲被清军俘虏,弟弟失踪。在这样的背景下,夏完淳毅然投身抗清斗争,希望能恢复明朝的统治。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捕,最后被判处死刑。
在临刑前的那一刻,夏完淳写下了这首《别云间》。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感慨,对家人、国家的思念,以及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也成为了明末清初文人志士的精神象征,激励着后来的抵抗者们继续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