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望湖楼上暗香飘。
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
佳人不见董娇饶。
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病使得人日渐消瘦,再也承受不住金带的重压。在望湖楼上,淡淡的香气弥漫。和风吹拂,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袖子里;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可以听到悠扬的箫声。酒醉醒来,回忆如梦一般遥远,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那美丽的佳人却不再出现在眼前,只能在花下徘徊,度过这可怜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1. 休文:指南朝宋文学家范晔,他因病减食而瘦,故称休文。这里用来比喻苏轼自己因疾病而消瘦。
2. 金带:指腰带,这里暗示身份地位。
3. 望湖楼:在今江苏苏州。
4. 和风:春风。
5. 清漏:指更鼓声。
6. 隐床:指卧榻。
7. 董娇饶:指董小宛,明末著名美女,后成为吴三桂的妾。这里是借董小宛来寄托对佳人的思念。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苏轼的一首词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首句“多病休文都瘦损”,以休文自喻,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瘦弱的身体状态。这里的“多病”不仅指生理上的疾病,更包含了精神上的疲惫和忧虑。这种状态使得诗人“不堪金带垂腰”,无法像往常一样穿着华丽的衣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伤。
“望湖楼上暗香飘”一句,通过描绘望湖楼上的美景,将诗人的目光引向窗外,试图从中寻找慰藉。暗香飘渺,仿佛是春天的气息,给诗人带来了片刻的宁静。
“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这两句词通过对风和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春风轻拂,明月皎洁,箫声悠扬,这些美好的景象让诗人想起了过去的快乐时光。
然而,“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酒醒后的回忆更加让人痛苦。诗人躺在床上,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时间如同清漏中的水,永无止境。这种无尽的思念,让人倍感孤独和无助。
最后,“佳人不见董娇饶”,诗人怀念着失去的美人,她的美貌和才华如同月光下的花朵,让人陶醉。然而,美人已不在身边,诗人只能独自度过这可怜的夜晚。
总的来说,《临江仙》是一首充满忧伤和怀念的诗篇。苏轼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病中的自己,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瑰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82年,即北宋元丰五年。在这一年里,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生活陷入困境。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苏轼逐渐摆脱了政治风波的困扰,开始关注人生、自然和宇宙的哲理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这一时期,苏轼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内心的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转变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也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提倡“文以载道”的观念。在这种背景下,苏轼的诗词作品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