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飞露初霜。
冷侵金井,响到银床。
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
雁声做尽凄凉。
又陡顿、衾寒夜长。
曲曲屏山,重重客梦,无限思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初凝成霜。
寒冷的月光照在金井上,银床上也响起了声音。
惋惜绿色的梧桐树,没有留下一片叶子,月亮占据了纱窗的位置。
大雁的叫声充满了凄凉的气氛。
在这寒冷而漫长的夜晚中,被子也无法提供温暖。
曲折的屏风映出画面,重重的旅客之梦,以及无尽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1. "飞露初霜":露与霜是描写秋天气候的词语,此处用以描述秋天的早晨。
2. "金井":古代宫廷或贵宅院中的水井,此处泛指一般庭院中的水井。
3. "银床":指光滑如镜的水井口石台,此处借以形容月亮在水井中的倒影。
4. "懊恨碧梧":对碧绿的梧桐树充满遗憾之情。这里可能是在说到了秋天,树叶都落尽了,无法遮挡月光映照在纱窗上。
5. "雁声做尽凄凉":大雁因季节变换而迁徙,它们的叫声被视作悲凉之音。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气氛。
6. "陡顿":突然,此处指气温骤降。
7. "曲曲屏山":曲折屏风上的山水画面。
8. "重重客梦":因离家在外而产生的乡愁之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寒露和初霜开篇,展现出一幅清冷而寂静的景象。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寒冷的金井和水银做的卧床来进一步深化这种氛围。然后,他通过“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的描述,表达出对深秋景色的一种无奈感。
下阕中,“雁声做尽凄凉。又陡顿、衾寒夜长。” 这一句将读者带入更深沉的情感之中,表达了在寒冷漫长的夜晚里,听到大雁悲鸣所带来的孤独与寂寥之感。接着,“曲曲屏山,重重客梦,无限思量。” 在最后这句中,作者通过描绘曲折的屏风以及旅人的梦境,传达出了无尽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就像一幅水墨画,充满诗意地描绘了秋意渐浓的时节里,作者所感受到的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梢青》是南宋词人施枢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词人的喜悦心情。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国家陷入了战乱之中。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词人却能发现春天的美好,表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施枢,字明望,号西亭,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诗书,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做过地方官吏,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的无奈。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词人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他的词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柳梢青》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战乱年代,词人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诗词记录下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