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房

标题包含
山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窗户朝向四面敞开,风吹来了大海的云彩。 一场春雨催开花朵,惊蛰时响起阵阵雷声。 蜗牛留下的黏液使石凳显得明亮,蚂蚁排成阵型围绕着山台。 此刻衣服微微湿润,熏香炉里燃烧着麝香煤炭。
去完善
释义
1. 轩窗:指房屋的前檐或窗户。这里可理解为房子四周的窗户。 2. 海云:指大海上的云彩。 3. 催花雨:促使花朵开放及时令植物生长的雨水。 4.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间,此时大地回春,蛰伏在土中冬眠的昆虫被惊起,故名“惊蛰”。 5. 蜗涎:蜗牛爬过留下的黏液。 6. 蚁阵:蚂蚁列队前行的样子。 7. 山台:小山丘上的人工建筑。 8. 衣偏湿:衣服局部湿了。 9. 熏笼:用于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10. 麝煤:薰香的一种,以麝香为主要原料制成。
去完善
赏析
《山房》一诗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色。诗人以开阔的视角描绘了山房的内外景观,风送海云、催花雨、惊蛰雷等元素构成了动态的山林图景。同时,诗中用“蜗涎”和“蚁阵”来表现小动物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在山房之内,诗人着墨于个人感受,通过对衣服湿润以及熏笼燃麝煤的细节描绘,表现了山房中的舒适与宁静。整体来说,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房》是南宋著名词人陈允平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6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灭亡、蒙古的崛起等,这些都影响了陈允平的创作。 在陈允平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生活。他的家乡位于浙江余杭,这里是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附近,因此深受战争的影响。陈允平曾担任过一些官员职务,但由于时局动荡,他不得不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陈允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互相交流创作心得。这些经历使陈允平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山房》一词正是陈允平在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山中草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词中的“山房”寓意着远离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