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文俊禅人求赞

标题包含
文俊禅人求赞
咄这担版汉,从来无所知。 曾经一顿饱,忘却累年饥。 动便触人讳,拍盲不识时。 平生没活计,赤手讨便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字昙晦,号妙喜,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大师。他出生于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年轻时曾跟随舅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临济宗杨岐派传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文俊禅人求赞》是宋代诗人释宗杲的一首赞美诗。下面是该诗的词语注释: 1. 《文俊禅人求赞》:标题中的“文俊禅人”是指一个名叫文俊的禅宗僧人。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个人修行和自我觉悟。这首诗是对文俊禅人的赞美。 2. 释宗杲:诗人,禅宗大师。 3. 咄这担版汉:形容一个挑着担子的僧人。 4. 无所知:指僧人对世间事物一无所知,保持内心的清净。 5. 一顿饱:指一次吃得很饱。 6. 忘却累年饥:指僧人暂时忘记了多年的饥饿之苦。这里用饥饿比喻人生的苦难,表示在修行中得到了解脱。 7. 动便触人讳:形容僧人总是直言不讳地谈论别人的缺点。 8. 拍盲不识时:形容僧人并不懂得迎合世俗潮流。 9. 平生没活计:指僧人在生活中没有生计问题需要考虑。 10. 赤手讨便宜:形容僧人不依赖物质,只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求精神满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宗杲写给文俊禅人的赞美诗。诗人用诙谐幽默的语气描述了文俊禅人的形象和生活态度。首先,作者描绘文俊禅人是个“担版汉”,意为挑着竹板四处化缘的僧人,暗示他的日常生活简单朴素。接着指出他“无所知”,意味着他对世间俗事一无所知,远离世俗纷扰。诗人通过“一顿饱,忘却累年饥”来表达文俊禅人超脱物外的境界,即使偶尔有一顿丰盛的美食,也能让他忘记多年来的饥饿之苦。 接下来的两句“动便触人讳,拍盲不识时”进一步展现了文俊禅人的个性和处世之道。他往往直言不讳地触及他人的忌讳,表现出真诚坦然的性格;同时他也不识时务,不会迎合世俗的眼光和标准。这表明文俊禅人具有独立思考和坚守信仰的品质。 最后,诗人通过“平生没活计,赤手讨便宜”揭示了文俊禅人的生活态度。他一生没有固定的营生,全靠双手谋求生活所需,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正体现了禅宗教义的精髓——追求心灵的解脱与升华。整首诗以幽默生动的笔触赞美了文俊禅人的独特品质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俊禅人求赞》是南宋诗人释宗杲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禅宗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宗杲正身处佛教禅宗的庙宇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文俊禅人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态度和信仰的追求。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由于战乱的频发和社会的动荡,人们普遍生活在恐慌和不安之中。这种状况使得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更加渴望,对佛教禅宗等宗教文化的接受度也更高。因此,释宗杲的这首诗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