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陈叔易远别离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陈叔易远别离三首 其二
妇慧弗谙事,谓世无离索。 洋洋旧依蒲,逐逐难翳藿。 冲风递弱羽,烂漫何乡落。 忧端埒南山,那堪鲁酒薄。 人力末如何,天公良可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苏籀"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妇人聪慧却不懂世事,认为世间没有分离之苦。茫茫大海中漂泊不定,难以遮掩住阳光。狂风中的弱小羽毛,飘荡在何处降落。忧虑如同南山一般沉重,哪能承受得住鲁酒之淡薄。人的力量有限,而天公才是可以依靠的。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一种诗词唱和的方式,指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内容来创作新的诗歌。 2. "陈叔易":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与苏轼、苏辙等人同时代。 3. "妇慧弗谙事":意思是妇女的聪明才智不了解世事。"弗谙",即"不谙",指不了解。 4. "洋洋旧依蒲":指从前的美好生活仿佛是一场梦境。"洋洋",指盛大、美好;"依蒲",指梦境。 5. "逐逐难翳藿":指追逐名利的过程充满了艰难困苦。"逐逐",指急切地追求名利;"翳藿",指遮蔽、隐藏。 6. "冲风递弱羽":形容在风雨中传书的情景。"冲风",指疾风;"弱羽",指小鸟,这里比喻信使。 7. "烂漫何乡落":指书信中所描述的风景美丽而遥远。"烂漫",指景色美丽;"乡落",指乡村。 8. "忧端埒南山":指忧愁的心情如同秦岭山脉一样沉重。"忧端",指忧愁的情绪;"埒南山",指秦岭山脉。 9. "那堪鲁酒薄":指受不了鲁地的薄酒。"那堪",指无法忍受;"鲁酒薄",指鲁地出产的薄酒。 10. "人力末如何":指人的力量难以改变命运。"末如何",即"无可奈何",指无法改变。 11. "天公良可托":指只有将希望寄托于天意。"良可托",指完全可以寄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远别离的诗词。诗人以妇女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世间别离的无奈和忧虑。诗中的“妇慧弗谙事,谓世无离索”表现了妇女的智慧难以理解世事的无常和别离的痛苦。接着,“洋洋旧依蒲,逐逐难翳藿”描述了人们曾经的快乐生活如今却难以寻觅,暗示了别离对生活的影响。 “冲风递弱羽,烂漫何乡落”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景象,象征着人生路上的困难和挫折。而“忧端埒南山,那堪鲁酒薄”则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如同连绵不绝的山脉,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只能借酒消愁。 最后,“人力末如何,天公良可托”体现了诗人对人力的无奈和对天公的信任。诗人相信,尽管人力有限,但天公终究会给予人们庇护。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于别离的深深感慨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陈叔易远别离三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与金国保持和议,社会相对稳定。 在这个阶段,苏籀以博学著称,官至尚书郎。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参与抗金斗争,对民间疾苦有较深刻的了解。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未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使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苏籀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关切之情。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庭团聚的期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国家分裂、民族矛盾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