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残寒销尽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最后一段寒冷消失,小雨过后,就是清明节了。鲜花铺满小路,红色逐渐退去;微风吹过的水池中,新生的水波缭绕。幼小的燕子穿梭在庭院之中,飞扬的柳絮扑打在人们的衣襟袖口上。这是最好的时节,白天越来越长。人们尽享这美好时光,仿佛身处美酒之中。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位置,也只能让自己更加疲惫不堪。看不见你的时候思念重重,见到了你还是感到如初的美好。究竟是要频频相见,还是能够长相厮守呢?苍天不会老去,而我们却还未曾相聚。暂且把这种无法实现的爱慕之情,寄托在院子里的一棵柳树身上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谢池春:词牌名。
2. 残寒:指春天时的寒冷天气。
3. 销尽:指寒冷逐渐消失。
4. 疏雨:稀疏的小雨。
5. 清明后:清明节之后。
6. 花径:开满花朵的小径。
7. 余红:凋谢的花朵。
8. 风沼:风吹过的沼泽地。
9. 萦新皱:吹起新的波纹。
10. 乳燕:小燕子。
11. 穿庭户:穿过庭院。
12. 飞絮:飘散的柳絮。
13. 沾襟袖:沾湿衣襟和袖子。
14. 正佳时:正是美好的时候。
15. 仍晚昼:仍然在白天。
16. 著人:给人。
17. 滋味:感受。
18. 真个:真的。
19. 浓如酒:像酒一样浓烈。
20. 频移带眼:频繁地移动腰带的位置。
21. 空只恁:白白地。
22. 厌厌瘦:因为忧愁而消瘦。
23. 思量:思念。
24. 何似:如同。
25. 天不老:天空永恒不变。
26. 人未偶:还没有找到伴侣。
27. 且将:暂且将。
28. 此恨:这种遗憾。
29. 分付:交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与浓浓的思念之情。上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光融融的景象,疏雨过后,残寒销尽,花朵渐凋落,嫩叶萌生新皱。燕儿呢喃,柳絮纷飞,令人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下阕则是抒发了无法相守的离别之苦,表现了对于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无奈感慨。整首词情感浓郁,意境优美,犹如一杯醇厚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池春·残寒销尽》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9年左右,正值宋徽宗在位时期。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以词为代表的文人文学达到了高峰。
在词的创作时期,李之仪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任汝州团练推官、饶州录事参军等职,后因获罪贬官而寓居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墨客,他们的交游唱和对李之仪的词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李之仪的词作多表现个人生活和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宋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以及个人的悲欢离合,使得他的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