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夏日作)
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荷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汗透鲛绡昼影长。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画角悠悠送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池塘都是碧绿的春水。点点水珠的蜻蜓在躲避燕子忙碌的身影。杏树枝头上的果实已经金黄半熟,邻居家的院墙也能看得到。微风带来了荷花的阵阵清香。
铺着象牙席垫的床上倚靠着枕头,汗水浸透了轻柔的夏衣,阳光在白天拉长了影子。雨滴点点滴滴打在芭蕉叶上,天气开始微微凉爽起来。悠扬的画角声传来,伴着夕阳西下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绿水:清澈的水。
2. 满池塘:指池塘里的水很多。
3. 蜻蜓点水:蜻蜓在水面上轻轻地点一下,这是它们的一种生活习性。
4. 避燕忙:躲避燕子忙碌地飞翔。
5. 杏子压枝:杏子成熟的季节,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6. 邻墙:隔壁的围墙。
7. 风送荷花:风吹过来带来了荷花的香气。
8. 角簟:竹席。
9. 衬牙床:放在床上。
10. 汗透鲛绡:汗水湿透了薄绸衣衫。
11. 昼影长:白天的影子比较长。
12. 点滴芭蕉疏雨过:形容小雨点滴在芭蕉叶上的情景。
13. 微凉:有点凉爽的感觉。
14.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形状像牛角,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可吹出不同的音调。
15. 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16. 送夕阳:伴随着夕阳慢慢落下。

去完善
赏析
《南乡子·夏日作》是南宋词人李之仪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词。这首词通过对夏日景物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清新的氛围以及悠然自得的心境。
上阙首句“绿水满池塘”便营造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以“点水蜻蜓避燕忙”描绘出夏日活泼的生灵在忙碌中寻找生活乐趣的生动场景。接下来的“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则形象地展现出夏日的果实已经逐渐成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下阙首句“角簟衬牙床”描写的是词人在炎炎夏日中以凉爽的竹席为伴,悠闲自得的状态。而紧接着的“汗透鲛绡昼影长”则以汗湿的手绢暗示了炎炎烈日的炙热。最后的“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画角悠悠送夕阳。”则借芭蕉叶上的雨滴和风中的画角之声,营造出一个清新宜人的夏日傍晚景象。
整首词通过对夏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活泼的小生灵、成熟的果实还是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体现了李之仪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夏日作》是北宋词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词篇。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27年之前,当时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局势动荡不安。
李之仪身处这一历史时期,个人生活也颇受挫折。他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关系密切,受到“乌台诗案”的影响,曾一度被贬官至广东。尽管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在词的创作方面,李之仪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色,将其融入词章之中。这首《南乡子·夏日作》正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如荷花、风竹等元素,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