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戊申年七夕五绝

标题包含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兰夜沉沉鹄漏移,羽车云幄有佳期。 应将机上回文缕,分作人问乞巧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宁静的兰夜,时间仿佛随着天鹅般的漏壶缓缓流逝。在这美好的时刻,一辆辆华丽的车马和一片片轻盈的帷幔共同期待着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些华丽的机器应该用来纺织出五彩斑斓的丝线,就像人们祈求织女赐予智慧与技巧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兰夜: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称为“兰夜”。此处的“兰”指的是兰花,因为农历七月是兰花的开花时节。 2. 沉沉:形容夜晚深沉宁静的样子。 3. 鹄漏:古代一种计时工具,以水或沙的流动来记录时间。 4. 羽车:神话中仙女乘坐的车子,这里用来比喻天上的鹊桥。 5. 云幄:指天空中的白云,这里用来比喻银河。 6. 回文缕:指织女用云彩织成的回文诗。 7. 人问:人世间。 8. 乞巧: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相会于鹊桥,民间妇女结彩缕穿针等,祈求巧艺和幸福,称为“乞巧”。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戊申年七夕五绝》中,杨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相会情景。诗中的“兰夜沉沉鹄漏移”一句,表达了夜色深沉之时,时间悄然流逝的意境。紧接着,“羽车云幄有佳期”则形象地描绘了牛郎织女在银河之上相会的情景,令人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以“回文缕”和“乞巧丝”为喻,巧妙地传达了牛郎织女的深情厚意。这两句诗意味着,即使隔着遥远的星河,两人之间的爱情仍然是紧密相连的。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总之,这首《戊申年七夕五绝》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牛郎织女的感人故事。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把握,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戊申年七夕五绝》是北宋著名诗人杨亿在戊申年间(公元1008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宋朝盛世,然而在国家繁荣背后,诗人却对自己的生活处境感到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杨亿已是晚年,正身处北宋王朝的繁华时期。然而他虽位列高官,却被卷入了宫廷斗争和权力纷争之中,这使他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伤。这一时期,他与王安石、苏洵等人一同推动文学改革,提倡古文运动,以此抵制形式主义的浮华之风。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技、医学、军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民间百姓的生活仍然艰苦,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在这种背景下,杨亿用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