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三

标题包含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三
仗钺除君侧,披荆立本朝。 规模收庙胜,威略动天骄。 贤业留黄阁,闲情在午桥。 伤心桃李径,霜霰日萧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斧扫除君王身边的奸佞,披荆斩棘建设本朝。 规划实现庙堂的胜利,用威风谋略使敌人屈服。 遗留给朝廷的是贤明的事业,闲暇时游玩在午桥。 伤心的走在桃李花开的路上,霜雪让风景日渐萧条。
去完善
释义
"仗钺除君侧,披荆立本朝"中的"仗钺"指的是手持斧钺的仪仗,象征着皇帝的权力;"除君侧"指的是除去皇帝身边的奸臣贼子,确保皇帝的权威。"披荆立本朝"中,"披荆"表示披荆斩棘开辟道路,象征开创基业之艰难;"立本朝"是指建立并巩固朝廷的基础。 "规模收庙胜,威略动天骄"中的"规模"指建设的规划和布置;"收庙胜"指的是收罗集聚英才,增强国家的实力;"威略动天骄"是说用威风和智谋震慑敌人和外侮。 "贤业留黄阁,闲情在午桥"中的"黄阁"是古代宰相的办公场所;"贤业"指有贤能之事功;"闲情"指的是闲暇时的心境和雅致;"午桥"是作者在宋朝洛阳的一处居所,代表着作者的家园生活。 "伤心桃李径,霜霰日萧条"中的"伤心"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在的哀伤之情;"桃李径"借指昔日曾经繁盛的景物,现在却因为时光流逝而逐渐破败;"霜霰"指的是秋霜冬雪,常常用来象征季节的变换和人世的沧桑;"萧条"描绘了景色的凄清与落寞。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故丞相吕成公的显赫政绩和英勇气概。诗人首先描绘了吕成公除奸臣、安定朝廷的历史场景,体现出他治理国家的杰出才能与气度。接着,“规模收庙胜,威略动天骄”两句赞颂吕成公宏大的规划和严谨的谋略使国家稳固、令敌人敬畏,展现出他的英勇和智慧。 随后,诗人描述了吕成公的闲适生活,用“贤业留黄阁,闲情在午桥”展现他处理政务的尽职尽责和休息时的怡然自得,并突出了他在不同场合下的优秀品质。然而,随着吕成公的离世,曾经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空寂的桃李园让诗人感伤不已,揭示了自然规律的无情与人世的沧桑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三》这首诗是由宋朝诗人綦崇礼创作的一首悼念丞相吕成的挽歌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 在这个时期,綦崇礼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担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等职,后因得罪权臣而被贬谪至地方。然而,在吕成去世后,他又被召回京城,出任翰林学士,负责撰写吕成的祭文和悼词。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同时期,宋朝正处于王安石变法后的动荡时期。吕成公是王安石的政敌,他在任相期间积极推动改革,试图恢复儒家正统地位,但最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遭到排挤。綦崇礼在诗中对吕成的悼念,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斗争的无奈和对儒家理想的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