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秘监归泉州
风满潮沟木叶飞,水边行客驻骖騑。
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
世路穷通前事远,半生谈笑此心违。
离歌不识高堂庆,特地令人泪满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满潮沟木叶飘零,水边的旅人停下了马匹。
三位皇帝关照了冯唐这位老人,贺知章在回乡的路上回到家乡。
人生的道路曲折遥远,半生的笑语和心声相违背。
离别的歌声中并不知道高堂的喜庆,因此让人眼泪洒满了衣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泉州:古代州名,即今福建省泉州市。
2. 潮沟:指泉州附近的潮沟河。
3. 木叶飞:形容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
4. 骖騑:指马。这里代指马车。
5. 三朝恩泽:指冯唐在汉朝三朝任职,得到皇帝恩宠。
6. 贺监:指唐朝诗人贺知章,曾任秘书监一职。这里以贺监代指陈秘监。
7. 世路穷通: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利。
8. 高堂:古代对父母的尊称。
9. 离歌不识高堂庆:指离别时没有意识到父母的祝福。
去完善
赏析
《送陈秘监归泉州》徐铉
赏析:
诗人以秋风萧瑟、潮沟流水、木叶飘零的景象开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离别之际的生动画面。接下来,“水边行客驻骖騑”一句则点明了即将踏上归途的陈秘监。诗中提到“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表达了诗人对陈秘监荣归故里的敬仰之情。然而世事无常,半生的欢笑与泪水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场离别更加伤感。最后,“离歌不识高堂庆,特地令人泪满衣”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陈秘监归泉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学家徐铉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3年,正值南唐时期,是陈秘监告老还乡之际。此时的徐铉因才华横溢,受到南唐皇帝李煜的器重,任翰林学士承旨,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制诰等文书。
在徐铉的一生中,这个时期是他仕途最为顺畅的阶段。然而,随着北方的后周势力日益强大,南唐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送陈秘监归泉州》,表达对朋友离去的感慨,也寓含着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