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课于会田市二十八日闻余且至还家若相避然赋三绝 其一

标题包含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课于会田市二十八日闻余且至还家若相避然赋三绝 其一
临邛界里杏花村,戏著家人犊鼻裩。 试问长卿躬涤器,何如作赋献金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临邛地界的杏花村里,尽情游戏家人的小犊子。 试着问问长卿亲自洗涤,怎么能像献上金门的赋一样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临邛":古代县名,位于现在的四川省邛崃市,西汉时期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的发生地。这里借指作者所在之地。 2. "杏花村":来源于唐代杜牧的诗《清明》,诗中描述了清明时节的乡村景色,后来成为描绘乡村风光的典型意象。 3. "家人":家人或指家中的亲人,或指家中的仆人。这里的含义取决于具体语境。 4. "犊鼻裩":古代一种粗陋的裤子,通常由贫苦农民或者地位低下的人穿著。这里用来形容家中人的穿着。 5. "长卿":即西汉时期的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字长卿。他在临邛以卖酒为生,后来创作《上林赋》献给汉武帝,得到赏识。 6. "躬涤器":亲自洗刷酒具,这里是用司马相如在临邛卖酒的典故来形容作者自己的处境。 7. "金门":指汉代长安城的金马门,是当时朝廷召见文学之士的地方。这里象征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课于会田市二十八日闻余且至还家若相避然赋三绝 其一》是宋朝诗人曾丰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临邛界里的杏花村美景,以及作者与家人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员亲自调查酒税的赞赏。同时,诗中还引用了司马相如(字长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官员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热切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作品,创作于壬戌年(公元1182年)二月。在这一年里,曾丰的友人、时任都巡的李叔永在会田市亲自核查酒税。二十六日,李叔永听说曾丰将要前来,便回到了家中,似乎有意回避。于是,曾丰写下了这三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李叔永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的边疆局势仍然紧张。同时,由于商业的繁荣和都市化的加速,税收制度得到了加强,其中就包括对酒税的核查。这些都为诗人提供了创作背景。 曾丰本人在当时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他的诗歌才华受到了广泛赞誉。他与李叔永之间的友谊深厚,这从他在这首诗中对李叔永的关切之情中可以看出。然而,在这段时期,曾丰也面临着一些个人困境,如家庭琐事、生计问题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的心情,从而反映在他这首诗歌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