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易吟

标题包含
观易吟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他是北宋五子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一物:这里指天地间的一种东西或一个个体。 2. 乾坤:在古代汉语中,“乾坤”一词象征着整个天地。 3. 三才:中国古代哲学观念,指的是天、地、人三种元素,代表自然界的所有事物。 4. 体用: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体”通常表示事物的本质和基础,而“用”则表示事物的功能与表现。 5. 经纶:比喻筹划国家大事,管理国家的政务。 6. 天人:这里是指自然界和人。
去完善
赏析
《观易吟》是宋代哲学家、诗人邵雍的一首阐述易学哲理的诗歌。诗中表达了他对易学观点的独特理解。在诗歌赏析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诗句中的比喻与象征:“一物其来有一身”以个体生命为喻,表明万物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一身还有一乾坤”则进一步引申出个体存在与天地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互动关系,也揭示了周易哲学的核心观念——“易”。 2. “能知万物备于我”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强调认识世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紧接着的“肯把三才别立根”则是进一步传达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倡导人类应以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发展。 3. “天向一中分体用”这句通过描述天的现象和本质来揭示阴阳对立统一的道理。而“人于心上起经纶”则是以此为基础,说明人在观察世界和处理事务时,应该运用智慧和学识来进行决策和行动。 4. 最后两句“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体现了作者将人的地位和作用置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领悟和掌握道的真谛。 总结来说,这首诗歌从生命的起源到人与自然的互动,再到天人关系,层层递进地阐发了易学哲学的精神内涵。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哲学问题,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易吟》是北宋著名哲学家、诗人邵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40年至1057年间,即北宋仁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邵雍正处于中年阶段,他在哲学、易学、诗歌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儒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理学开始兴起。邵雍受到这种学术氛围的影响,致力于易学研究,并将易学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他的诗风独特,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艺术的美感,深受当时及后世文人的喜爱。 在这首《观易吟》中,邵雍通过对易学的理解,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处之泰然。这种思想体现了邵雍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采取的达观态度,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