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什么时候能够趁着黑夜出击五原塞,听不到喧嚣的人声,只听见马鞭挥动的声音?这是何等英勇的场景啊!

去完善
释义
五原塞:汉代边关要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北方边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草书创作为契机,表达了陆游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英雄气概。开篇两句直抒胸臆,点明自己虽有满腹经纶,却因现实羁绊而无法施展抱负的遗憾。接下来描写醉后挥毫的壮阔场面,“酒为旗鼓”“笔刀槊”的比喻生动传神,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澎湃激情。随后通过具体细节刻画书法过程,笔墨浓重、光影闪烁,极具画面感。最后转入对未来的展望,既体现了对抗金胜利的信心,又隐含着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铿锵有力,情感层层递进。从个人的失意到民族的大义,从眼前的笔墨到远方的战场,过渡自然且充满张力。尤其是结尾处“不闻人语闻鞭声”,以静衬动,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又振奋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诗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记录,更是一曲激昂的爱国颂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陆游中年。彼时宋金对峙,山河破碎,陆游胸怀报国壮志,却屡遭排挤,仕途坎坷。他常借酒浇愁,在醉中挥毫泼墨,以书法抒发内心郁结的豪情。此诗便是他在一次醉酒后题写在草书卷后的自白,展现了其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