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旅怀
万里东风故国情,十年几度凤凰城。衡阳雁尽春三月,巫峡猿啼夜二更。席上狂言因酒得,镜中华发为愁生。静观富贵如云转,拂袖归来任俗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遥远的东风中,我仍然能感受到故土的情谊,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年,我在凤凰城逗留了好几次。春天来临时,湖南衡阳的大雁都已飞走,而三峡的猿猴则在夜晚的二更时分发出哀鸣。我在宴席上畅所欲言,是因为酒精的刺激;镜子里的白发逐渐增多,那是我因为忧愁而生成的。静静地观察那些富贵的如同浮云般变幻的人事,然后我决定放下这一切,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任凭世俗纷争。
去完善
释义
1. 邓林:南宋诗人,主要活动在理宗时期,字商贤。
2. 故国:指作者家乡,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3. 东风:春风,指南风,古代把南风称为东风。
4. 凤凰城:这里指汴梁,北宋都城,洛阳之南,位于河南中部偏北。
5. 衡阳:湖南省南部地区。
6. 雁尽:大雁飞往衡山南回时,表示春至。
7.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
8. 二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二更为半夜时分。
9. 席上狂言:在筵席上因为饮酒而狂放地发表议论。
10. 镜中:对着镜子,这里是夸张的说法,形容华发的出现。
11. 华发:白发。
12. 拂袖:甩动衣袖,表示绝尘而去。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万里东风故国情,十年几度凤凰城。”以“东风”象征故乡的风,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十年之中,虽然多次离开凤凰城,但心中始终难以忘怀故乡的一切。
颔联:“衡阳雁尽春三月,巫峡猿啼夜二更。”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诗人离家在外的思乡之情。在三月阳春之际,衡阳的大雁已飞走,而巫峡的夜晚却传来猿猴的哀鸣。这两句诗采用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颈联:“席上狂言因酒得,镜中华发为愁生。”表明自己酒后吐真言,借酒壮胆抒发胸中的抱负;然而抚镜自照,白发渐生,又为自己的愁绪所困扰。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尾联:“静观富贵如云转,拂袖归来任俗争。”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心态。他愿意观察世间的荣华富贵如同浮云般流转,随时准备放下一切世俗纷争,回归故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家国情怀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淡薄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夕旅怀》是明朝诗人邓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40年),时值明朝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邓林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但在官场不得意。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春日夜晚旅居他乡时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明朝嘉靖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邓林却未能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反而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至异乡。这使得他对故乡更加怀念,也对人生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春夕旅怀》这首诗正是邓林在这种复杂心境下的产物。通过对春天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代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邓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