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师说兄弟西归

标题包含
送师说兄弟西归
逍遥卧山馆,久已谢劳生。 春和不与较,安得驻君行。 昔会殊可乐,今归岂忘情。 所乐去如扫,有情纷若萦。 引领望河桥,双舟鲜且轻。 扬州看红药,雎边弄朱樱。 频羡君此游,梦寐过吴城。 谁知一感别,聊复乱吾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辽,字睿达,唐朝末年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主要活动在今中国东北地区一带。 沈辽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沈庆之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名将,曾任安东都护府都督。沈辽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悠哉自得隐居在山间别墅,长久以来早已远离世俗烦恼。 春光无限却无法参与其中,如何能让你在此驻足? 回想起从前的欢愉时光多么令人愉悦,而今归来又怎会忘却曾经深厚的感情? 快乐的日子逝去如烟,而深情却仍像萦绕心头的丝线难以割舍。 抬头远眺,那是河上的拱桥,两条小舟轻盈地荡漾在碧波之上。 想象着去扬州观赏那满街的红芍药,再到水边品尝新鲜的樱桃。 常常羡慕你的这段旅程,仿佛在梦中已经穿越了那座古老的江南城市。 可谁能料到,一场别离的伤感竟如此真切,又一次扰乱了我内心的宁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师说:诗人的一位朋友,姓师名说;兄弟:指诗人的另一位朋友,与师说是兄弟关系。 2.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 山馆:山中旅舍,此处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4. 谢劳生:摆脱世俗的烦恼和劳累。 5. 春和:春天的温和气候。 6. 不与较:指春天与诗人无关。 7. 安得:怎么能。 8. 驻君行:阻止你的离去。 9. 昔会:过去相聚的时刻。 10. 殊可乐:非常愉快。 11. 今归:现在要回去了。 12. 岂忘情:怎么能够忘记我们之间的情谊。 13. 所乐:快乐的事情。 14. 去如扫:形容离去得非常迅速。 15. 有情:指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感情。 16. 纷若萦:纷繁复杂的心情萦绕心头。 17. 引领:伸长脖子,表示盼望。 18. 河桥:河边的桥梁。 19. 双舟鲜且轻:指两艘装饰华丽、行驶轻便的船只。 20. 扬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 21. 红药:红色的芍药花。 22. 雎:指雎水,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 23. 弄朱樱:欣赏红色的樱桃。 24. 频羡:频繁地羡慕。 25. 梦寐:在梦中。 26. 过吴城:路过苏州城。 27. 一感别:一次告别。 28. 聊复:勉强恢复。 29. 乱吾清:扰乱我的清静。
去完善
赏析
沈辽的这首《送师说兄弟西归》是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人以自己在山中隐居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和对春天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友人离去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辽,字睿达,北宋著名文人,曾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职通州知州。他在任期间勤于政务,体恤民情,政声甚好。然而随着变法运动的兴起,因与王安石的立场不合,后被贬至郴州。熙宁五年(1072),他的挚友兼兄弟苏轼被贬谪至黄州,遂于次年离京奔赴黄州拜访苏轼,于是写下了《送师说兄弟西归》这首送别诗。 沈辽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个时期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变革政治的重要阶段。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拥护,但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和质疑,其中就包括苏轼、沈辽等。沈辽与苏轼交情深厚,苏轼的被贬无疑让沈辽感到非常痛心和不舍。在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沈辽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诗中,沈辽表达了对兄弟般的挚友即将离去的痛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借用了“猿声啼不住”、“古戍空无人”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沈辽对友情的真挚感情,还揭示了他对这个时代的一些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