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声甘州(和张漕进彦)

标题包含
八声甘州(和张漕进彦)
叹关河在眼、孰雌雄,兴废古犹今。问中原何处,黄尘千里,远水平林。闻说讴谣思汉,人有望霓心。想垂髫戴白,泣涕盈襟。 流水高山还会,意不烦挥按,如见虞琴。□逶迟周道,四牡骤骎骎。尽诹谋询度归来,聊缓辔、岁晚雪霜深。西湖好,光风迟日,同快吴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道(1093年-1167年),字彦立,号相山居士,安徽滁州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历任太学正、国子监祭酒、尚书左丞等职。 王之道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看眼前的山河,英雄无分雌雄,历史的兴衰不过像是今日的重演。试问中原大地,风尘中千里迢迢,远水与平林相融。听到民间传唱思念故国的歌曲,人们翘首期盼的心已经昭然若揭。想象那儿童和白发老人泪流满面地盼望团圆。 流水高山般的真情,不需多费功夫描绘,就像看到虞舜的琴声。曲曲折折的道路上,四匹骏马疾驰而来。经过深思熟虑的商议和调查,最终决定回归。暂时放慢脚步,在这冬日深深的雪霜之中。西湖的美景,春光和煦的日子,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致。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关河:此处指江河、山岳等地理事物,多用于表示国家疆域或战争边界。 2. 孰雌雄:即“孰是孰非”,比喻争论双方不分胜负。 3. 兴废:繁荣与衰败的变迁,常用来描述国家或社会的兴衰变化。 4. 中原:中国古代的中心地区,多指黄河流域一带,有时也泛指中国。 5. 黄尘:尘土飞扬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战争或者繁忙的道路。 6. 讴谣:民间歌谣,此处表示百姓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7. 思汉:怀念汉朝,这里指思念宋朝。 8. 望霓:期望见到云霓,形容急切盼望的心情。霓,虹的一种,古人认为虹的出现预示着雨水的停止,所以常用“望霓”来表示期盼天气好转。 9. 垂髫:儿童时期,这里是说年轻一代对国家的期待。 10. 戴白:满头白发,这里是说年老的一代对国家的忧虑。 11. 汨汨:泪流满面的样子。 12. 流水高山:比喻知音难觅,这里指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13. 挥按:指弹奏古琴时的手势,这里借指音乐。 14. 虞琴:古代名琴之一,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15. 逶迟:曲折迂回。 16. 周道:大路,大道。 17. 四牡:古代车马名,这里指马车。 18. 骤骎骎:形容马行快速的样子。 19. 尽诹谋询度:尽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诹谋,询问谋划;询度,咨询探讨。 20. 缓辔:放松马缰,使马行走得慢些,这里指放慢脚步,从容应对。 21. 岁晚:年底,岁末。 22. 雪霜深:霜雪交加,天气寒冷。 23. 光风:阳光照耀下的和风,这里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24. 迟日:春天缓慢到来的日子,这里指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和张漕进彦”,张进彦是何许人也?现在已无从知晓,但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和王进彦的词。王之道,字彦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富有哲理。 上阙以感叹关河为起点,提出谁是雌雄的问题,表现出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沉思。接着以询问中原何处的语句,引出黄尘千里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思念之情。随后描绘出百姓渴望恢复汉室的情景,强调民众的心声。而垂髫戴白的形象则是隐喻老年,表示老年人为此落泪,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深深忧虑。 下阙写流水高山之意,这是比喻国家兴亡的道理。后面几句以道路漫长、马儿奔跑的形象描述了张进彦归来的情景,寓意着他带着自己的智慧和对国家的关心回来,为国家建言献策。接下来又用岁月匆匆,晚来雪霜深的景色象征时光流转,表达出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结尾则以赞美西湖美景收笔,光风迟日中,共赴吴地,放声高唱,以示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和张漕进彦)》是南宋诗人王之道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王之道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 在这段时间里,王之道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曾积极参与抗金活动,但未能取得成功。在家乡,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以诗词为伴,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后世文人的推崇。 在创作《八声甘州(和张漕进彦)》时,王之道可能正在怀念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张漕进彦。他们曾在共同抗金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但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系。在这首词中,王之道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象,表达了与朋友重逢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