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春日
北土无繁卉,空亭有暝阴。
狂飞憎野絮,多舌恨春禽。
地燥山如朽,池寒水不深。
生平箕颍志,轩冕独何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的土地上没有繁多美丽的花朵,空旷的亭子里充满了昏暗的阴影。
狂风飞舞着讨厌原野上的柳絮,多嘴的鸟儿怨恨春天的鸣禽。
土地干裂,山脉如同枯死;池塘寒冷,水位不深。
我平生怀着隐逸山林的愿望,面对权力和地位又是何种心情呢?
去完善
释义
1. 相州:地名,即今河南省安阳市。
2. 宋庠:北宋文人,字公序,号元献居士。
3. 北土:北方地区。
4. 无繁卉:指没有盛开的花卉。
5. 空亭:孤独的亭子。
6. 暝阴:昏暗的阴影。
7. 狂飞:形容柳絮飘飞的景象。
8. 野絮:指柳絮。
9. 多舌:指鸟叫声。
10. 春禽:春天的鸟类。
11. 地燥山如朽:形容土地干燥,山体像干枯一样。
12. 池寒水不深:形容水池寒冷,水位不高。
13. 生平:一生。
14. 箕颍志:典出自《论语·阳货》,喻指隐逸之志。箕,指许由;颍,指颍考叔。
15. 轩冕:古代士大夫的车服,借指官位爵禄。
16. 独何心:为何独自忧虑。
去完善
赏析
《相州春日》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述,展现了春天万物生长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作者也借景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州春日》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4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宋庠48岁,正值中年,他因为文才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皇帝对文人儒士的重视也使得朝政逐渐陷入党争的漩涡。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庠作为翰林院学士,一方面感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另一方面也对朝廷内部的纷争有所担忧。这种复杂的情绪或许正是他在《相州春日》中所表达的深沉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