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祖印渐长老写师像求赞

标题包含
祖印渐长老写师像求赞
面孔谁传,身心自然。 鉴含万像,海吞百川。 锦机动而彩丝度,玉线透而金针联。 说法借口,吓人空拳。 平等莫移兮任鹤长而凫短,纵横从变兮爻坤断而干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以现代汉语翻译:“面孔是谁传播的,身体和心灵自然是。镜子里包含了万种形象,海洋能容纳所有河流。华丽的织机运转起来,彩色丝线随之飞舞;晶莹的玉线穿透而出,金线串联着它们。谈论事物时借用一个托词,吓唬别人时使用空洞的拳头。平等不要改变啊,让鹤和野鸭各自有长处和不足;自由变化啊,阴阳交错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去完善
释义
1. 祖印:禅宗的传承之印,即禅宗的法统。 2. 渐长老:指祖印寺的主持或住持。 3. 写师像:描绘法师形象的画作。 4. 求赞:请求他人给予赞美或者称颂。 5. 鉴含万像:比喻法力无边,能容纳万物。 6. 海吞百川:形容胸襟广阔,能包容一切。 7. 锦机:华丽的织机,这里代指画卷。 8. 彩丝度:描述画卷上颜色的精细程度。 9. 玉线透而金针联:形容画卷线条流畅且紧密相连。 10. 说法借口:以口头语言为工具来进行教学。 11. 吓人空拳:虽然看似无物,但却能够吓退对方。 12. 平等莫移:表示众生平等,无法改变的事实。 13. 任鹤长而凫短:意指不论大小高下,都在一起生活。 14. 纵横从变: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15. 爻坤断而干连:寓意连接与断裂,相生相克,自然和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祖印渐长老的形象与智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诗句中描述的“面孔谁传,身心自然”表现了长老超脱尘世、无拘无束的形象;“鉴含万像,海吞百川”则用大海包容一切的意象来赞美他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 诗人进一步通过“锦机动而彩丝度,玉线透而金针联”描绘出长老与弟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以针线为喻,表达了长者启迪弟子的智慧和耐心。接着两句“说法借口,吓人空拳”又表现出禅宗内化自省的精神,以及警觉诸相非真的洞见。 诗的最后四句“平等莫移兮任鹤长而凫短,纵横从变兮爻坤断而干连”是作者对禅宗教义的解读:世界万物并非绝对地高低贵贱,而是相辅相成的;变化是宇宙永恒的主题,阴阳交融,事物方可发展。这两句概括出了禅宗的平等观念及顺应自然的思想。整首诗笔触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一名语文老师应有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祖印渐长老写师像求赞》是宋朝诗人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也就是宋徽宗统治时期(1100-1126年)。在这个时期,释正觉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见证了宋朝的繁荣与衰落。 在释正觉生活的时代,佛教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皇帝和贵族都对佛教持支持态度,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像,使佛教文化得以繁荣。然而,随着政治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宋朝逐渐走向衰败。释正觉作为一位有远见的僧人,他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对佛法、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追求。 在这首诗中,释正觉通过赞美祖印渐长老的画像,表达了自己对禅宗大师的敬仰之情。他认为,真正的佛法并非局限于文字和形式,而是需要通过对内心的参悟和理解,才能达到顿悟的境界。这种思想与禅宗主张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相吻合。同时,他也提醒人们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以免迷失在纷扰的世俗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