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岳麓西轩三绝 其三

标题包含
题岳麓西轩三绝 其三
山雨冥蒙久未晴,袖中长笛为君横。 一声吹破浮云色,归去呼船载月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烟雨飘渺经久不消,我在衣袖中取出长笛为你演奏。 悠扬的笛声穿透厚重的云层,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吹奏完毕,我们乘船回归,月色映照水面如银光闪烁,一片宁静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山雨:山中的雨水。这里指持续的阴雨天气。 2. 冥蒙:形容光线暗淡,看不清楚。 3. 长笛:一种竖吹的管乐器,竹制,共有六个孔,吹口在顶端。 4. 横:这里指把长笛放在衣袖中,准备演奏。 5. 一声:指长笛吹出的第一个音。 6. 吹破:指长笛的声音穿透了浮云。 7. 浮云色:比喻天空中阴暗的云层。 8. 归去:回家去。 9. 呼船:呼唤船只。 10. 月明:月光明亮。
去完善
赏析
《题岳麓西轩三绝 其三》是南宋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抒写隐逸志趣为主题,诗人以山雨、长笛、浮云、明月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首句“山雨冥蒙久未晴”描绘了山中阴雨蒙蒙、长时间未见晴天的景象,仿佛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然而正是这种昏暗的天气,反衬出诗人内心对晴天、阳光的向往和期待。 次句“袖中长笛为君横”描述了诗人手持长笛,衣袖中显露出的潇洒形象。这个细节展现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淡,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寻觅。 第三句“一声吹破浮云色”中的“吹破浮云色”意味着诗人在音乐声中打破了阴暗的氛围,使浮云退散,阳光重现。这句诗表达出诗人乐观的心态和高洁的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句“归去呼船载月明”则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怀抱的意愿。通过“呼船载月明”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境界——在宁静的夜晚,月色如水,轻舟荡漾,畅游于山水之间,感受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题岳麓西轩三绝 其三》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隐逸之志以及超脱尘世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岳麓西轩三绝 其三》是南宋著名文人胡寅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岳麓山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胡寅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朝(960-1279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是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诗人以游览岳麓山的所见所思为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其次,我们来看诗人胡寅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人生际遇。他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参加科举考试失败而备受挫折,但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作富有哲理,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我们要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题岳麓西轩三绝 其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胡寅在游览岳麓山时,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幻的思考。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也展示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