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韵自咏倚松一首
庵外无人谁过前,老松千丈独参天。
煮茶春水渐过膝,却虎短墙才及肩。
已退晚云归浩浩,未分芽菊竞鲜鲜。
客来问我何时住,笑指松枝数岁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寺庙外面没有人经过,只有千年的老松树挺拔地耸立着。烧水煮茶的溪水渐渐漫过了膝盖,然而,那短短的围墙仅仅只能达到肩膀的高度。傍晚的云朵已经散去,但菊花和嫩芽却在争相展示自己的新鲜。有客人来到我这里,问我在什么时候停留下来,我微笑着指向松树枝,告诉他们我的年龄。
去完善
释义
1. 庵: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庵堂。
2. 过前:探访、光临的意思。
3. 老松千丈:形容松树的高大。
4. 参天:直立高耸到天空中。
5. 煮茶春水:泡茶的水在春天时最清沏。
6. 过膝:水的高度到达膝盖。
7. 却虎短墙:用来防虎的矮墙。
8. 未分芽菊竞鲜鲜:植物新生时的景象。
9. 何时住:询问作者打算在此庵堂居住多久。
10. 笑指松枝数岁年:指着松树说,要看它生长的年头来决定。
去完善
赏析
饶节的这首《复用韵自咏倚松一首》充满了哲理和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通过对老松的独特描绘,表达了坚守信念、恪守己任的生活态度。这首诗的韵味与意境可以透过文字想象出来,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首先,从诗的题目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通过描绘松树的特点和姿态,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诗人巧妙地将松树的形象与自身的形象融为一体,表达了执着追求人生理想、坚定信念的信念。此外,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饶节强化了松树的高度和特点,突显了松树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品质,也反衬出诗人的人生价值观。全诗的最后两句“客来问我何时住,笑指松枝数岁年”则更是点睛之笔,既揭示了诗的主题,又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与乐观态度,寓意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复用韵自咏倚松一首》是南宋诗人饶节的一首自题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正值南宋与金国和战之际。
饶节本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名士,因不满朝政腐化而辞官归隐。然而在靖康之难后,他见证了北宋的覆灭和南宋的建立。在这个时期,饶节的心绪十分复杂,既对北宋的衰落感到痛心疾首,又对新王朝抱有期待。
在创作这首诗时,饶节已经年逾古稀,隐居深山多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既有显赫的地位,又有平凡的岁月。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以倚松自咏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