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偈
吾活计,无可观。
但日日,长一般。
夜半子,困如死。
被虱咬,动脚指。
鸡鸣丑,粥鱼吼。
忙繋裙,寻韈纽。
平旦寅,忽欠伸。
两眉棱,重千斤。
日出卯,自搅炒。
眼诵经,口相拗。
食时辰,齿生津。
输肚皮,亏口唇。
禺中巳,眼前事。
看见亲,说不似。
日南午,衣自补。
忽穿针,全体露。
日昳未,方破睡。
洗开面,摸着鼻。
晡时申,最天真。
顺便喜,逆便瞋。
日入酉,壁挂口。
镜中空,日中斗。
黄昏戍,作用密。
眼开阖,乌崒律。
人定亥,说便会。
法身眠,无被盖。
坐成丛,行作队。
活鱍鱍,无障碍。
若动着,赤肉艾。
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日常活动,没什么特别的。
每天都差不多,一天天增长。
半夜子时,困得要死。
被虱子咬了,动动脚趾缓解一下。
凌晨鸡叫丑时,听到煮粥声和鱼的吼声。
急忙系上裙子,寻找袜子的扣子。
天刚亮寅时,忽然打个哈欠伸个懒腰。
眉头皱起,感觉有千斤重。
太阳升起卯时,开始自己炒菜。
眼睛看着经书,嘴里却念念有词。
早上七八点钟,嘴里唾液增多。
竭尽全力吃饱肚子,嘴巴都疼了。
临近中午巳时,处理眼前的事务。
看到亲人,觉得不太像。
太阳偏南方午,衣服自己补。
忽然找不到针,全身都暴露了。
下午未时,刚刚醒过来。
洗完脸,摸到鼻子。
接近傍晚申时,最为天真烂漫。
遇到顺心的事就欢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生气。
太阳落山酉时,墙壁上映出一张嘴。
镜子中是空的,正午时分的争斗。
傍晚戍时,事务繁多。
眼睛一开一闭,乌鸦也感到烦扰。
夜深人静亥时,一说就会明白。
法身安眠,没有被子覆盖。
坐着就是一堆,走路就成一排。
活泼泼的,没有任何阻碍。
如果乱动起来,就像红肉配艾草。
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做的,大家一起相聚吃茎菜就好。
去完善
释义
《十二时偈》是宋末元初僧人道洪创作的一首禅诗。下面是诗中词语的注释:
1. 活计:生活;生计。
2. 可观:值得一看或赞赏。
3. 日半子:半夜子时,约夜里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4. 被虱咬:指被虱子叮咬。
5. 鸡鸣丑:清晨鸡叫时分。
6. 粥鱼吼:形容煮粥的声音。
7. 忙繋裙:形容忙碌地系起裙子。
8. 欠伸:打哈欠或伸懒腰的动作。
9. 平旦寅:天刚亮的时候。
10. 搅炒:炒菜时搅拌的动作。
11. 输肚皮:指吃饱肚子。
12. 食时辰:吃饭的时刻。
13. 禺中巳: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14. 日南午:中午时分。
15. 补:修补衣物。
16. 日昳未:下午一点至三点。
17. 破睡:从睡眠中醒来。
18. 晡时申:下午三点至五点。
19. 天真:指儿童的天性。
20. 逆便瞋:不顺心就生气。
21. 壁挂口:形容吃完饭,把碗筷挂在墙上。
22. 镜中空:形容镜子中的自己形单影只。
23. 日中斗:形容太阳在天空中照耀。
24. 黄昏戍:傍晚时分。
25. 开阖:开合,指眼睛的开闭。
26. 乌崒律:形容夕阳余晖映照下的乌鸦。
27. 人定亥:夜深人静的时候。
28. 法身眠:指进入禅修状态。
29. 无被盖:指不受外在物质束缚。
30. 坐成丛:指禅修者围坐在一起。
31. 行作队:指行走队列。
32. 活鱍鱍:形容自由自在的状态。
33. 赤肉艾:指凡夫俗子。
去完善
赏析
《十二时偈》是宋末元初的僧人释德洪所作,以一日十二个时刻为背景,描述了作者日常生活与内心的思考。诗中的“吾活计,无可观。但日日,长一般”,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并无追求,每日例行公事般度过。接下来,诗人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每个时刻的生活情景,比如夜半时分被虱咬、鸡鸣时的忙碌、日出时的诵经等等。
然而,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着诗人的深刻思考。如在“禺中巳,眼前事。看见亲,说不似”中,诗人通过眼前的琐事引发了对亲情和生活的反思。又如在“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里,诗人认为世人奔波劳碌都是为了营生,而他们却以超脱的态度看待生活,聚集在一起分享简朴的食物。
整首诗在表达世俗生活的平凡琐碎的同时,传达出诗人对世事的超脱理解。这种观察生活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哲学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二时偈》是宋朝著名禅宗大师释德洪的一首悟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禅宗文化却得以在民间盛行,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德洪已年逾古稀,经历了人生沧桑。他早年出家为僧,在禅宗五家之一的云门宗修习禅法。然而,由于当时禅宗内部的纷争,释德洪的师兄弟惨遭杀害,他自己也被迫四处逃亡。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来,他在杭州灵隐寺隐居,专心致志地弘扬禅宗文化。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十分复杂。金兵南下,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党争激烈,导致政治腐朽。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德洪选择隐逸修行,以禅宗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