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使君赋山茶花二首 其二
梅花蘸影碧江浔,似怪高人金玉音。
咏絮可怜清寡伴,冠霞来与共论心。
定知句迫琼瑶响,莫惜杯浮琥珀深。
姑射清寒西子醉,一时妩媚索高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梅花倒影在碧绿的江面上,仿佛是高人隐士的金玉之音。咏叹梅花的孤单和纯洁,与天际的晚霞共论心事。我知道诗句如珠宝般美妙,不要吝啬于品味那深深的琥珀色美酒。仿佛看见仙子般的西施陶醉在这美景中,所有的美丽都在召唤我放声高歌。
去完善
释义
1. "梅花蘸影":梅花是山茶花的别名,蘸意为沾湿,此处指江水映照出梅花的倒影。
2. "碧江浔":碧为绿色,江指江河,浔原指河岸,这里泛指江边或江河。
3. "高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之人。
4. "咏絮":咏诗抒情。
5. "清寡伴":指知音稀少。
6. "冠霞":形容山茶花的颜色如云霞一般绚丽。
7. "琼瑶响":比喻优美的诗句。
8. "琥珀深":琥珀为美酒名,这里形容酒的颜色醇厚。
9. "姑射":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这里用来形容山茶花的美丽。
10. "西子醉":西子即西施,这里用西施醉酒的情景来形容山茶花的迷人风采。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山茶花的形象为引,通过对山茶花的描绘,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品质的追求。第一句“梅花蘸影碧江浔”,以梅花倒映在江水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似怪高人金玉音,咏絮可怜清寡伴”,则通过比喻将山茶花的美丽与高尚的品质结合起来,表现出诗人对于山茶花的赞美之情。
中间四句“冠霞来与共论心,定知句迫琼瑶响,莫惜杯浮琥珀深,姑射清寒西子醉”,则是诗人通过饮酒赋诗的方式,表达对高雅品质的执着追求。其中“定知句迫琼瑶响,莫惜杯浮琥珀深”,更是表达了诗人愿以美酒作伴,追求美好事物的决心。最后一句“姑射清寒西子醉,一时妩媚索高吟”,则以仙女的清冷之美和西施的醉态之媚作为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间美丑、善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虞使君赋山茶花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程公许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
在这个时期,程公许历经宦海浮沉,他曾历任国子正、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省校书郎等职。然而,在朝为官期间,他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晚年,他退居乡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南宋理宗时期,国家内外交困,内忧外患不断。一方面,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政治腐朽;另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寄情山水,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程公许也是如此,他在乡间寻觅美景,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