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行夜泊

标题包含
舟行夜泊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唐朝大臣、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在唐德宗时期,权德舆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他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廉...查看更多
荔枝多宝
去完善

译文
悠悠落叶告别了秋天的尾巴,孤单的小船在寒冷的江面上漂泊不定。今晚无法预知它将要停泊在哪里,唯有明月照耀下的孤独猿声陪伴着这只孤独的船只。
荔枝多宝
去完善
释义
1. 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声音。 2. 落叶:指秋季树叶凋落的景象。 3. 残秋:指秋天的最后阶段,临近冬季。 4. 寂寞:表示孤独、冷清的意境。 5. 寒波:寒冷的水面,这里指江水的形象描绘。 6. 暝流:指暮色中的江水流动。 7. 断猿:指被分割的猿猴,寓意分离、孤独。 8. 晴月:明亮的月光。 9. 引:引导,带领。 10. 孤舟:独自航行的小船,这里借代诗人自己。
荔枝多宝
去完善
赏析
《舟行夜泊》描绘了萧瑟的秋景中,孤独的诗人乘舟在夜色中漂泊,两岸景色寂寥。首句“萧萧落叶送残秋”以落叶、残秋为背景,营造了一种秋天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接着“寂寞寒波急暝流”一句,描绘了河流的寂静与快速流动,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独自在旅途中内心的孤独与焦虑。 而后两句“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夜晚降临,不知将停泊何方,这让人感到不安;同时,那明亮的月光映照出江面上的孤舟,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之情。此外,“断猿晴月引孤舟”中的“断猿”一词也给人以一种无奈、忧伤的感觉,体现出诗人面对未知命运的惶恐与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以其婉约凄美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令人动容。
荔枝多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夜泊》是唐朝诗人权德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95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后的中兴时期,唐王朝在经历了一场浩劫后逐渐恢复了元气。 在这个时期,权德舆的人生际遇相对平稳。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尚书郎、谏议大夫等职,在政治生涯上有所建树。然而,随着朝廷内部的斗争加剧,权德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唐王朝的内忧外患并未完全消除。尤其是宦官势力逐渐崛起,给朝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这种环境下,权德舆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荔枝多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