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参议挽歌词
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死期甘恸哭,时事不胜忧。
贫只藏书在,恩将别业酬。
看君用意绝,身后令名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冉冉:缓慢地;慢慢地。
2. 试百巧:尝试各种技巧。
3. 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
4. 一丘:指坟墓,这里代指死亡。
5. 死期:指生命的最后时刻。
6. 甘恸哭:甘愿痛苦地哭泣。
7. 时事:当前的事情。
8. 不胜忧:无法承受忧虑。
9. 贫只藏书在:贫穷的时候只剩下书籍相伴。
10. 恩将别业酬:恩情让别的产业得到回报。
11. 用意绝:用心极致。
12. 身后:死后。
13. 令名:美好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吴参议挽歌词》是南宋诗人叶适为悼念已故的吴参议而创作的诗歌。全诗分为四联,每一联都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思和敬仰。
首联“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描绘了吴参议一生辛勤努力,最后却壮志未酬的形象。其中“冉冉”和“栖栖”都是形容忙碌奔波的意思,暗示了逝者生前勤奋的精神风貌。
颔联“死期甘恸哭,时事不胜忧”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不幸和悲痛,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时事的忧虑。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吴参议的敬爱之情。
颈联“贫只藏书在,恩将别业酬”表明虽然逝者家境贫寒,但他依然勤奋好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他对他人的恩情也使得他在身后得到了回报。
尾联“看君用意绝,身后令名留”是对逝者品质的高度赞扬。即便离世,他的高尚品质、坚定信念和美好声誉仍会流传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参议挽歌词》这首古诗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叶适在公元1190年左右所创作。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期间,中原地区的战乱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诗人在当时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多次被荐举,历任州县官吏,但始终未能进入朝廷核心。尽管他在地方任职期间励精图治,积极推动社会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实现。
这个时代背景对于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他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另一方面,他也对这个时代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感到愤怒,因此他希望自己的诗文能够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爱之情。
在这种背景下,叶适创作了这首《吴参议挽歌词》,以表达对亡友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时代命运的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以及友人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以此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