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行和杨廷秀韵

标题包含
送行和杨廷秀韵
学粗知方始为人,敢崇文貌独真诚。 意虽阿世非忘世,志不谋身岂误身。 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 君诗正似秋风快,及我征帆故起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时(1053年-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门立雪”典故的主人公。 杨时自幼聪颖好学,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历任浏阳、余杭、萧山知县。在任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明白道理,崇尚文学的表现形式是真诚的。 虽然顺应潮流但没有忘记真理,志向不在于谋求个人的利益。 有幸遇到宽容的待遇仍然能得到俸禄,归来时正是腊雪消融的春天。 你的诗歌就像秋天的疾风一样爽朗,它在我即将启航的帆船上激起层层浪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学粗知方:学习的目标在于懂得道理。 2. 阿世:附和世俗,迎合世俗之意。 3. 忘世:避世,舍弃世俗生活。 4. 谋身:考虑自身的利益。 5. 宽恩:宽容的恩典。 6. 腊雪:指腊月下雪的季节。 7. 生春:春天的生机。 8. 秋风快:秋天的风爽朗。 9. 征帆:远行的船。 10. 故起苹:引领船只起航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行和杨廷秀韵》中,诗人杨时用精湛的诗歌技艺传达了他对于人生观、处世哲学以及友情的独特看法。诗歌主题明确,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学粗知方始为人,敢崇文貌独真诚”表现出诗人的谦逊和执着。他认为只有粗略地掌握了一些知识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并坚定地崇敬文字背后的真诚。这里强调了学问与人品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学所知的自豪和对道德的尊重。 颔联“意虽阿世非忘世,志不谋身岂误身”展示出诗人的处世态度:尽管有时会迎合世俗,但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不会忽视自身品格的提升。这里表明了诗人虽然生活于世,却能超脱于世俗之外,坚持自我原则。 颈联“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揭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达观与坚韧。即使遭遇困境,也能泰然处之;在寒冷的冬日,依然坚信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歌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仍能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尾联“君诗正似秋风快,及我征帆故起苹”通过比喻手法赞誉友人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这里用秋天萧瑟的风声比作友人诗歌的风格,以及征帆起航时激起的浪花,象征别离时刻的诗人和友人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行和杨廷秀韵》是南宋诗人杨时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少年时代即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但因不满当时社会风气之浮躁,选择了归隐山林的学者生活。在与世无争的岁月里,他潜心研究儒家经典,注重实践,倡导“明体达用”的思想,成为南宋初期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淳熙年间,杨时的朋友杨廷秀因故离开故乡前往外地,临别时杨时写下这首诗赠别。在这首诗中,杨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希望友人一路顺风的美好祝愿。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杨时作为理学家的文人气质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