廨舍堂前仅有木犀一株今亦开矣为赋二绝句 其一
淮山丛桂知名久,金粟离离玉露团。
老子婆娑宁办此,秋来仅得一枝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淮山的桂花已经广为人知很久了,金黄色的粟子犹如一串串珍珠般紧密相连。
我在树旁来回漫步不禁想,秋天的到来只能让我欣赏到这美丽的一枝。
去完善
释义
"淮山":指淮水流域的山地,这里主要指淮河以北的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
"丛桂":指桂花树,因为桂花通常簇生在一起,故称。
"金粟":桂花的别称,因其花瓣呈金黄色且小如粟米而得名。
"离离":繁茂的样子。
"玉露":露水,因露水晶莹如玉而得名。
"老子":作者自指。
"婆娑":形容姿态美好,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形象。
"宁办此":不能达到这样美好的境地。
"一枝看":表示作者看到的只有这一株木犀开放。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虞俦在自家宅邸的廨舍堂前看到一棵木犀开花时所作。诗中,他以淮山丛桂作对比,突显出木犀花的美丽。"金粟离离玉露团"描述了木犀花金黄色的花瓣和晶莹剔透的露水。诗人以"老子婆娑宁办此,秋来仅得一枝看"表达对这棵木犀花的珍视与欣赏之情。他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界的美景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廨舍堂前仅有木犀一株今亦开矣为赋二绝句 其一》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南宋时期,虞俦曾任黄州知州、秘书省著作佐郎等职。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在他的廨舍堂前,有一株木犀树,每年的秋天都会开花。这一天,虞俦看到木犀树开花了,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咏物诗。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虞俦作为一位官员,对国家和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木犀花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