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上清宫

标题包含
宿上清宫
寄宿翠微颠,身疑入半天。 晓钟鸣物外,残月落岩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住宿在青翠的山巅之上,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置身于半空中。黎明时的钟声在山谷之外回荡,而那最后的月亮已经落下,消失在岩石之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宿:在此指住宿、过夜。 2. 上清宫:位于我国四川省青城山的一座道观,是道教的重要场所之一。 3. 勾台符:宋代的一位文人,字公望,号清平居士,善于书法绘画,此处是作者的自指。 4. 寄宿翠微颠:翠微,形容草木繁茂的山中景象;颠,山顶。此句意为在草木繁茂的山顶上过夜。 5. 身疑入半天:疑,好像;半天,半空。此句意为感觉自己像在半空中一样。 6. 晓钟鸣物外:晓,黎明;钟,寺庙的钟声;物外,尘世之外,此处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地方。此句意为黎明的钟声从远离尘世的地方传来。 7. 残月落岩前: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岩前,岩石前面。此句意为即将消失的月亮落在岩石前面。
去完善
赏析
《宿上清宫》是一首描绘山间寺庙住宿的诗,诗人勾台符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山巅的景色和感受。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寄宿翠微颠”,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深山古寺的景象。“翠微颠”一词形象地展现了山林之巅的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第二句“身疑入半天”,则表达了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的感受。这句诗通过对比现实世界与仙境,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句“晓钟鸣物外”,描绘了清晨时分寺庙钟声回荡在山间的景象。这种钟声不仅打破了山谷的寂静,也唤醒了诗人内心的禅意。 最后一句“残月落岩前”,则是描绘了夜色中的残月悄然落下,照亮了山岩前的道路。这句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间寺庙夜景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上清宫》是宋代诗人勾台符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歌创作十分活跃。 作者勾台符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可能游历过许多地方,体验过各地的风土人情。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宁静的心境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宿上清宫》这首诗中,勾台符描绘了自己在上清宫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在游览名山大川时的感悟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当时,道教在我国民间影响深远,许多人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希望超脱世俗的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因此,这类题材的诗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此外,勾台符还可能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政治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心。在那个时期,虽然表面看起来国泰民安,但实际上权力斗争激烈,社会矛盾重重。诗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自然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有所关注,这也使得他的诗篇充满了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