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辞无尽居士

标题包含
辞无尽居士
无地无锥彻骨贫,利生深愧乏余珍。 廛中大施门难启,乞与青山养病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土地和财产使我穷困潦倒,利益众生却因缺乏珍贵之物而感到惭愧。 在简陋的屋子里进行慷慨布施的大门难以打开,只好向青山乞讨以养护我的病弱之躯。
去完善
释义
1. "无地无锥":指的是没有立足之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困境; 2. "彻骨贫":指极为贫困的状态; 3. "利生":帮助众生; 4. "深愧乏余珍":深深地感到缺乏能够帮助众生的珍贵之物; 5. "廛中":城市中的住宅区; 6. "大施门":佛教用语,指慷慨布施的大门; 7. "难启":难以开启; 8. "乞与青山":意指在青山之间乞讨生活; 9. "养病身":调养病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辞无尽居士》,是释惟清写给无尽居士的告别诗。诗人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对比以及深刻的隐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深情而悲悯的画面。 “无地无锥彻骨贫,利生深愧乏余珍”,这两句揭示了无尽居士生活贫寒的现状和他积极为众生谋利的胸怀。他以天地为家,毫无私产,甚至连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无法满足,这正是他深入骨髓的贫穷。然而,他却深感自己未能尽其所能去利益众生,未将自己的珍贵智慧充分奉献给他人,因此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廛中大施门难启,乞与青山养病身”,这是诗人对无尽居士的同情和支持。无尽居士虽怀有利他之心,却因现实条件所限无法实现宏愿,犹如一座宽敞的房子却无法敞开大门迎接众人。尽管如此,诗人仍希望他能寄情于青山绿水之间,在自然环境中调养身心,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无尽居士深沉的情感关切和坚定的信仰支持。通过对无尽居士生活窘境和精神追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佛陀教诲的深刻理解和对众生苦难的深刻同情。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无尽的嗟叹之中,更见于诗人劝诫无尽居士继续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安宁和力量,彰显了禅宗诗意盎然的生命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辞无尽居士》是宋代诗人释惟清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唐宋之际的文化繁荣和科举制度的改革,诗歌成为了士人阶层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释惟清本人在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后来选择出家为僧,潜心研究佛学,成为一位著名的僧人学者。在他的一生中,释惟清游历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交流佛学和诗歌创作的心得。这首《辞无尽居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尽居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佛学和诗歌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宋朝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以及诗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