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
穹窿台岳压重溟,中起青鸳接福庭。
新好天花对雨坠,清凉甘露隔宵零。
金绳界道连飞布,碧树周阿绕翠屏。
异日功成解缨去,伫期同撷五芝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耸的山岳如同天边连接着海洋,其中升起一座青山连接着福地。
全新的美丽花朵在雨中飘落,清凉的甘露在夜间滴落。
金色的绳子标志着道路与飞瀑相连,绿色的树木环绕着翡翠般的屏障。
将来成功解除束缚后,期待一起采摘灵芝的芬芳。
去完善
释义
1. 穹窿:指天空。2. 台岳:台湾的别称。3. 重溟:指大海。4. 中起青鸳:指中间有山峰突起。5. 新好天花对雨坠:指美好的景象。6. 清凉甘露:指露水。7. 金绳界道:指用金色绳子划分道路。8. 飞布:指瀑布。9. 碧树周阿绕翠屏:指绿树环绕如屏风。10. 五芝馨:指五种香草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护国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寺庙的敬仰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首联描绘了护国寺的雄伟壮丽,以“穹窿台岳”来形容其壮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重大的压力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青鸳”“福庭”等意象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神秘的气氛。
颔联则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新好天花对雨坠,清凉甘露隔宵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庙宇的神秘景象,传达了诗人在这里获得的超脱凡尘的精神愉悦。在这里,诗人将天上的花朵与地下的甘露相连,表达出自己对于神秘世界的美好想象和对信仰的热诚。
颈联则通过“金绳界道”、“碧树周阿”等描绘寺庙环境的诗句,展现出诗人对于佛教文化深深的理解和欣赏。这不仅是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
最后一联,诗人表达了在功成名就之后,期待能够抛下世俗的烦恼,融入这神秘的世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共享这片乐土的愿望。整首诗由外到内,从现实到理想,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深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护国寺》是唐代诗人钱惟济的一首描绘寺庙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即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原地区战火连绵,百姓生活困苦。钱惟济作为一名文人,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创作《护国寺》时,钱惟济的生活经历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曾担任参军一职,后因战乱而离职,流亡江南。在此期间,他四处奔波,尝尽了世态炎凉。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忧虑和关爱,这也成为他创作诗歌的重要源泉。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腐朽。一方面,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如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发动的叛乱;另一方面,皇权旁落,宦官势力崛起,朝廷内外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社会的疾苦,呼吁政治改革。钱惟济也不例外,他的《护国寺》正是对这一时代的深刻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