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独坐
庭幽蛰谈口,烛尽辍书卷。
墙外醉客喧,堪憎更堪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庭:指院子或房屋的前部。
2. 幽:指寂静的,这里形容庭院宁静。
3. 蛰谈口:用沉睡来安静说话。
4. 烛:指蜡烛或油灯等照明工具。
5. 尽:指燃烧完或者用完。
6. 辍:指停止,中止。
7. 书卷:指书籍,文章。
8. 墙外:指庭院之外的邻家或者街道。
9. 醉客:喝醉酒的人。
10. 喧:吵闹,喧哗。
11. 堪:表示程度上的可以。
12. 憎:讨厌,厌恶。
13. 堪羡:值得羡慕。
去完善
赏析
《冬夜独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冬夜独坐时的情景和心境。诗的开头“庭幽蛰谈口”,通过描述庭院的幽静,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孤独和宁静。而“烛尽辍书卷”则表达了诗人因夜深烛尽而暂时放下书本的心情。接下来的“墙外醉客喧,堪憎更堪羡”,通过对墙外醉客喧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一方面,诗人厌恶这种喧嚣,体现了他寻求宁静的心境;另一方面,诗人又羡慕醉客的欢乐,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孤独、矛盾的内心世界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夜独坐》是南宋诗人罗公升在冬天寒冷夜晚独自抒发感慨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公元1279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罗公升正面临著南宋灭亡的悲剧局面,他的家乡和许多城市都遭受了蒙古铁蹄的践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罗公升作为一个忠诚于南宋的士人,无法忍受国土被侵占、人民被奴役的残酷现实。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冬天的寒夜里独自吟咏,抒发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孤独的影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感以及对南宋灭亡的哀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