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雨不止郑丈作诗次韵

标题包含
冬雨不止郑丈作诗次韵
海门山外天池雨,来趁沱江打鼍鼓。 望夫台上湿愁红,玉斧坛邉没沙渚。 貂裘公子思寒侣,佩玉鸣鸾不成舞。 殷勤举爵祝云师,壮士端须气相许。 果然晴日照鱼梁,鸿雁髙飞肃霜羽。 西清丈人诗眼髙,师友渊云仆徐庾。 兴来弄笔起春风,暖日桃花静初吐。 且题红药寄长沙,不用短衣从猛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洋,字元渤,号观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在科举考试中,王洋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海边的山峰在天池雨的映衬下格外美丽,这美丽的景色是沱江敲打出的节奏。站在望夫台上,可以看到被雨水湿润的花朵,而玉斧坛旁边则是沙洲隐没在水的深处。 富贵的公子们穿着华丽的貂皮大衣思念着寒冷天气中的伴侣,他们佩戴的玉器与鸾鸟的鸣叫相得益彰,却不能尽情舞蹈。举杯向天神献上祝福,英雄的气概也在心中默默生长。 果然晴朗的阳光照耀着鱼塘,大雁在空中振翅高飞,显得威严有力。西清的老师目光犀利,他与渊云、仆徐庾这些诗友的关系情深意长。 每当兴致来临,便拿起笔在春风中抒发情感,温暖的阳光照射下的桃花静静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于是写下诗篇寄托给远方的朋友,不再需要穿着短衣跟随着猛虎。
去完善
释义
1. 海门:指长江口,由于长江在此入海,形如门,故称海门。这里代指长江下游地区。 2. 天池:此处指天空中的云朵。 3. 沱江:位于湖南西部的一条河流。 4. 打鼍鼓:敲打鳄鱼皮制成的鼓。这里借指雨声如同击鼓般响亮。 5. 望夫台:古代女子望夫归的台子。这里代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6. 玉斧坛:相传尧帝曾用玉斧斩断波涛,祈雨成功。此处以玉斧坛借指祈雨处。 7. 貂裘公子:身着华丽衣物的贵族公子。这里指自己在寒冷的天气中思念朋友。 8. 佩玉鸣鸾:形容风度翩翩的人物。这里表示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9. 举爵:举起酒杯。 10. 云师:掌管云雨的神仙。 11. 壮士:勇猛之士。这里指自己祈求神灵降雨的决心。 12. 鱼梁:一种捕鱼设施,用竹子和木头搭建的桥梁。 13. 西清丈人:这里指郑丈,其职位为西清。 14. 师友渊云:指与老师、朋友的深厚友谊。 15. 仆徐庾:古代文人徐陵、庾信的并称。这里以他们比喻郑丈的诗才。 16. 兴来弄笔:指兴致来时挥毫泼墨。 17. 暖日桃花静初吐:描述春天的美景。 18. 红药:指芍药花。 19. 长沙:湖南省会长沙市。这里借指诗人所在地的南方地区。 20. 短衣从猛虎: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穿着简陋的衣服去追逐野兽。这里表示不需要冒险,而是要享受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王洋的这首《冬雨不止郑丈作诗次韵》描绘了冬日雨景和诗人与郑丈之间唱和的诗情画意。诗中以海门山、沱江、望夫台、玉斧坛等自然景象为引子,形象地展示出冬雨的磅礴气势。接下来通过“貂裘公子思寒侣”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而“佩玉鸣鸾不成舞”则抒发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无法尽情歌舞的遗憾。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冬雨打败,他勉励自己举杯祝福云师,相信天气终将转晴。诗的最后两句,以赞美郑丈诗才为契机,流露出希望冬天早日过去、春天早日到来的心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水乡冬雨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雨不止郑丈作诗次韵》是南宋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王洋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先后担任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等职。然而,随着南宋政治形势的恶化,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员。在地方任职期间,王洋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命运,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在《冬雨不止郑丈作诗次韵》中,王洋描绘了冬雨连绵不绝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忧虑和对农事的关切。此外,他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政治黑暗、民生困苦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