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碧梧和露滴清秋。小庭幽。翠烟流。羞带一襟,明月上危楼。苦恨秋江风与月,偏管断,这些愁。
此情空道两绸缪。信悠悠。几时休。到得如今,刬地见无由。拟待不能思想得,无限事,在心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碧绿的梧桐树在秋天的露水中显得格外清新。
那静谧的小庭院,弥漫着一股翠绿色的烟雾。
带着一抹明月的光辉,我登上了高楼的危梯。
恼人的秋风与明月,偏偏让这无尽的忧愁越发强烈。
那些美好的感情,此刻都成了一种无望的追求。
明明知道一切都无法挽回,心中的忧虑却依然无穷无尽。
渴望时间能停下来,却又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找到答案。
万千思绪在心头萦绕,怎奈却无法摆脱这一片愁云惨雾。

去完善
释义
江城子:词牌名。双调七十字,前后段各七句、五平韵。
1.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这里指代秋天的景象。
2. 和露:带着露水。
3. 清秋:秋天,秋天的时候天高气爽,故称“清”。
4. 小庭幽:幽静的小庭院。
5. 翠烟:绿草的烟雾,这里指弥漫的绿色植物。
6. 羞带一襟,明月上危楼:月亮升起来,照在高楼之上,诗人感到有些害羞。
7. 苦恨:非常痛恨。
8. 秋江风与月:指秋天的风和月光。
9. 偏管断,这些愁:形容秋风和月光将这些忧愁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10. 此情空道两绸缪:这种情感只是空洞地说说而已,没有实质性的结果。
11. 信悠悠:表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种状态。
12. 刬地:古汉语中表示“突然”的意思。
13. 拟待不能思想得:想要停止思考但又无法做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思念之情的词作。首句“碧梧和露滴清秋”,以景物开篇,营造了一种清凉的秋意氛围。接下来用“小庭幽”、“翠烟流”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然而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主人公却带着一襟明月独登高楼,表现出了深深的寂寞和思恋之情。
下阕则直接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遗憾。“苦恨秋江风与月,偏管断,这些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更是通过秋风的形象,生动描绘出离别之人的无尽思绪。接下来的“此情空道两绸缪”则是对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表现出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一句“无限事,在心头”更是将这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深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城子》是南宋诗人周紫芝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在这段时间里,周紫芝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受到排挤,最后被迫辞官回乡。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事软弱,民众疾苦。一方面,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激烈,皇帝昏庸无能,奸臣当道;另一方面,金国对南宋的压迫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紫芝通过对江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他用“绿杨楼外”、“芳草渡头”等景物,展现了江城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他用“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